第(3/3)页 《“八零后”作家症候群——早恋、自恋、自残的早产儿》 这篇文章大概2000多字,针对新理念作文大赛举办以来,涌现出的这一批八零后作家,在创作中出现的整体问题,进行了一次尖锐的批判。 文章首先指出,在不同的时代潮流中,作家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常见的现象。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作家的年龄都是参差分布的。 就像白话文运动时,鲁迅、钱玄同等人已经年近四十,胡适才二十多岁,而像宗白华、闻一多等人就更年轻了。 因为作家的成熟有早有晚,并且年龄大小,也无关水平高低。 而现在活跃的八零后作家,绝大多数是被“新理念作文大赛”催生出来的早产儿,又被媒体所塑造,形成了高度雷同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倾向,其中就包括: 偏激的叙述风格; 过度的性行为描写; 强烈又无谓的身份认同焦虑; 无序又自我中心的怪诞想象; …… “当叛逆形象本身蜕变为一种成功者的姿态后,叛逆者已经在不自觉间,被大众舆论所驯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偏激、怪诞、愤怒和尖刻,都成为了一种令人兴奋的表演。” 所有关注张潮的媒体,都傻眼了。张潮这到底算不算回应呢?大家本来只是想看他和韩涵对喷。但是张潮这么一来,等于喷了整个八零后作家群体。 好想,他也是个八零后吧? 联系张潮昨晚在博客上发表的小说,该如何报道,成为了摆在每个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 八零后作家的标签是叛逆,那张潮的标签呢?叛逆的叛逆?但他显然也没有被体制“招安”啊,因为《少年的你》展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画风。 别人是早产儿?那你张潮呢——一个怪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