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鹏城那边。 两人和黄志强合伙的建筑公司发展得也很不错。 光是去年一年,两人的分红就有六位数,但是两人都没有要。 不但没要,还主动向黄志强提议,现在手头宽裕,需要用钱的话可以再投点进去。 现在建筑公司正是发展阶段,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继罗田村的安置房顺利验收以后,黄志强又靠着人脉在鹏城陆续接到了不少的工程。 虽然大部分都是很小的工程活计,但是他们稳扎稳打,每次的活都干得极其的漂亮,保质保量,很快也在鹏城那个圈子内小有名气。 比国营单位灵活报价低,比小型施工队手续正规,管理有序,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但是苏清苒觉得还远远不够,和那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公司来说,他们的差距还很大。 想要摆脱小型施工队的名号,首先最缺的就是人才。 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设计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要靠钱砸才能请来的,否则为什么别人不去大公司,来他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私企? 黄志强认真听取了苏清苒的意见,打算分两步走。 一步就是高薪去请那些真正懂行又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第二步就是同时从羊城大学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招人。 前期挣不挣钱的不重要,先摆脱了公司小型施工队的身份再说。 经过几个月的努(砸)力(钱),初见成效。 他们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没想到,机会来得会这么及时这么顺利。 这天,苏清苒和顾逍在家的时候接到了黄志强的电话。 说是有个姓宋的港商准备在罗田村外围附近盖一处四星级的酒店。 由港商投资,作为项目的总包方,承接酒店建设工程。 施工环节分包给他们和黄志强合作的宏基建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