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一早,这场比赛不出意外,又成为了全美关注的重点。 巴克利对勒布朗-詹姆斯的动作感到失望:“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在球场做出这样的动作,别告诉我,他是无意的,他不是小孩子了,哪怕越来越多的媒体将他称之为高中生,他应该知道他这么一推,飞在空中的小奥尼尔会面临什么。即便是90年代,这也是裁判不允许做的动作。” 《纽约时报》讥讽了勒布朗-詹姆斯的退场:“那个声称自己不会轻易伤退的天选之子,为了克利夫兰还有整个球队选择了退场,他太伟大了!” 真不怪《纽约时报》的嘴这么损,实在是勒布朗-詹姆斯先前面对媒体信誓旦旦的模样,仍旧历历在目。可当类似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却做了跟他所说截然相反的举动。 这纽约媒体要是不损两句,那就不是纽约媒体了。 除了这些媒体外,还有很多媒体从其他方面报道了这场比赛: “面对苏万的挑衅,勒布朗怂了,这一刻,苏万比勒布朗更像King!” “不敢出手!同样的放投,苏万从容命中投篮,勒布朗却不敢出手!” “跟步行者队球迷对喷,失态的勒布朗像极了一个高中生!” …… 内容是真的丰富! 也不怪这些媒体能找到这么多的角度,实在是这场比赛勒布朗-詹姆斯的槽点太多了。 尤其是他们刚刚看完科比跟苏万在场上针锋相对,他们期待勒布朗也能跟苏万来一场类似的对决。 结果…… 勒布朗的表现真的很难让媒体们感到满意。 苏万第二天也看到了这些报道,他本能感觉到哪里有问题,又说不上来,就给比尔-达菲去了一个电话。 “是我干的!” 比尔-达菲很爽快地承认了。 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勒布朗团队正在联系媒体,他们准备制造一波大舆论,将目前勒布朗身上的视线转移出去,从我所知道的,他们转移视线的对象,应该就是我们。但我目前还不知道,他们会从哪方面作为切入口。所以只能先一步,尽可能地扩大对勒布朗不利的舆情。” 这是比较无奈的办法,谁让勒布朗的身后站着Nike呢? 论媒体资源,比尔-达菲自然不可能跟这样的巨头去抗衡。 苏万听他说完,这才反应过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一般这种时候,勒布朗团队都会迅速联系媒体为他洗地,但是这一次,他们很反常地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通告。 想来勒布朗昨天晚上的表现,让Nike系媒体都感到了压力。 寻常的洗地方式,肯定没办法那么快消除影响。 这种情况下,转移视线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比尔-达菲的猜测,苏万也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他现在是勒布朗最大的对头。 洗地无非就是要证明勒布朗没错,如果无法证明他没有错,那就去证明他的对头是有问题的一方。 这是很简单的洗地逻辑。 很快,苏万便见识到了Nike系媒体的力量,以及他们洗地的方向: “再起争执,华夏新人过去半个月,三次争执全过程回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喜欢惹事的新人,真的能够给印第安纳带来未来吗?” “从‘奥本山宫’,到昨晚苏万与勒布朗的冲突,这个赛季的步行者队为什么一直在爆发矛盾!” …… 不得不说,真够狠的。 直接给步行者队全队安上了一个“惹是生非”的帽子,这么一来,勒布朗即便有脏动作,也是可以原谅的。 说来,未来勒布朗的球迷为勒布朗开脱的方式,也是差不多的路子,最典型的就是16年的总决赛,一旦有人说勒布朗是在裁判的帮助下完成的“翻盘”,他们就会说,如果不是裁判照顾,那一年进入总决赛的应该是雷霆队。 既然你们可以靠裁判黑掉雷霆队,那我们就可以靠裁判黑掉你们勇士队。 主打一个抢占道德制高点,“替天行道”,把“黑的”说成“白的”。 比尔-达菲看到这些通稿,两个小时左右就给苏万打来了电话,跟他商量对策。 按说这种时候,应该是他这个经纪人想办法才对。但比尔-达菲见识过苏万操纵舆论的手段,所以这会儿一切以苏万马首是瞻。他说怎么干,比尔-达菲就怎么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