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四章 凭江阻敌-《挟明》
第(3/3)页
主力则更缩回扬州,后连高邮、淮安线,保住北撤通路。
以避长江水路及西北向孙培忠双面夹击带来之腹背受敌,尽陷危地之可能。
箭雨截前路,烽烟断后程。
孤旌悬四野,骸骨垒重城。
铁甲裂如残叶卷,敌尘合似黑云崩。
奴军龟缩双围合,血溅斜阳江潮红。
............
长江北岸地,凭天堑阻敌北处之部署,大抵实现。
此役,虽战时还较促狭,后继持久,且有的两军消耗呢。
但无论怎讲,初阶段目标业有达成。
挽救了濒临崩溃之南京局面,维持住了长江防线。
与此同时,目光转头,再放南来。
实际,就在萧军九江东出之后,北陆、江岸两逢抗敌之刻,另有第三南陆之兵,还未表分毫矣。
那便为李虎臣、袁平两股队伍所领部从,合计在三万五千上下。
这两支军伍,自北地接战开始,业就完全没闲着。
先是十九日同期,急行军猛攻南京。
经不得一日,南京失而复得。
在城池多处损毁之现状下,多铎原谋凭城拒敌,以图消耗之策,业未能尽展效用。
且城内百姓,留存剩至七成上下。
当然了,这倒也非就建奴人发善行径,实乃江南富庶地广,敌卒瞄头尽还落在出逃弘光帝上,无暇后顾罢了。
李、袁二将不过初试锋芒,在敌我兵力悬殊甚去之情况下,南京克而复得,便自就不在话下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