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淳化镇隶属于江宁县,在京师东南。 刘宽一行出城走了近二十里方至青龙山。 后世青龙山煤矿早被采尽,封矿半个多世纪。 如今青龙山却只有一座官办煤场,新旧矿坑加在一起亦不足十处。 青龙山煤矿的小规模开采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 不过,据刘宽所知,华夏先民对煤炭的使用却是早在三千年前就开始了。 而用煤炭炼铁,也是早在西汉时便有的事。 只不过天然煤炭作为燃料相较于木柴有诸多缺点,用于炼铁相较于木炭缺点就更多了。 天然煤炭既不易充分燃烧,又烟雾较大,且烟雾还含“毒”。再加上其中蕴含硫等元素,使得煤炭练出的铁很脆,质量远不如木炭所炼之铁。 所以,虽然西汉时期便有以煤炭炼铁之事,却并非主流。 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冶炼主要原料都是木炭。 直至唐朝,关中地区因过度开发,森林大面积消失,别说炼铁用的木炭,便是百姓生活所需的柴薪都变得难以寻觅。 人们这才又将目光投向煤炭,试图以之替代木柴、木炭。 待到北宋时,经过一代代人的经验积累,人们已经摸索出了煤炭炼焦技术。 只不过古代技术发展、传播都很慢,哪怕曾诞生较为成熟的炼焦技术,在战乱中失传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历经南宋、元朝,到了此时(明初),煤炭炼焦技术虽为人知,但依旧称不上普及。 再加上炼焦技术仍有待发展,当代焦煤练出的铁质量依旧无法与木炭炼的铁相提并论。 北方缺少柴炭的情况下,或许会选择以焦煤炼铁,但在南方,仍多以木炭炼铁。 大明此前军备用铁,更是要求必须用木炭冶炼——这便是之前六合铁场只用木炭炼铁的原因。 历史上,要等到中晚明时期,这片土地上的炼焦技术才会真正成熟与普及,并被记载于《天工开物》、《物理小识》等多部著作中。 不过,刘宽既然来了,这片土地使用煤炭的历史也将改写,驶入另一条道路··· 青龙山煤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