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宽才出院门,朱棣便跟上来道:“张氏医馆俺也熟,不远但也不近,咱们还是骑马过去的好。” 知道没死人,刘宽也从容了些,拱手道:“那便有劳燕王殿下了。” 朱棣笑道:“俺是你舅哥,客气个甚。” 刘宽其实比朱棣大五岁,但朱蕙兰却比朱棣小,只能叫朱棣舅哥。 大约知道事情不急,朱棣没像之前那样纵马疾驰,半路上问起锅炉的事。 “这锅炉可是很容易爆炸?” 刘宽道:“郭天问有我给的资料,里面锅炉等蒸汽机相关技术都很成熟,只要工匠技艺能跟得上,不差丝毫地打造,按理讲爆炸的几率很小。”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大明工匠之前完全没有打造蒸汽机的经验,也没有相关工业基础,一切都是从头开始。” “再加上爆炸往往涉及不少综合因素,试验阶段很难杜绝爆炸事故的发生。” “好在我开始便让研究所制定了完备的实验安全条例,否则锅炉爆炸,绝不止重伤一个、轻伤几个那么简单。” 朱棣听得直点头。 那爆炸的锅炉他也看了,似是精钢所铸,竟然炸成那样,院墙上还镶嵌有碎铁片,可见爆炸威力之大。 只伤了几个人,确实是幸事。 “俺听大哥讲,这蒸汽机除了可以用在火车上,还可用在船上,令舟船无需依靠帆桨便能航行?” 刘宽道:“这话说的不准确——蒸汽机于马车相当于替代了牛马,于舟船则相当于替代了浆手。” “所以,舟船完全可以同时使用蒸汽机和风帆,后世称之为风力、蒸汽混合动力。” 朱棣没完全听懂,却还是眼睛一亮,道:“那舟船航行起来应该比纯粹的风帆或帆桨船快不少吧?” “是快得多。” 朱棣笑起来,“如此,若有妹婿所说的这种舟船,俺就藩时在海上花的时间岂不是也能缩减不少?” 刘宽道:“那殿下得耐心等大明造出蒸汽轮船才行。” “妹婿估计大明需要多久才能造出蒸汽轮船?” “怎么也得七八年,甚至是十年以上吧。” “这么久?” 朱棣感到失望。 他还想再问些什么,却见已经到了张氏医馆,只好放刘宽下来。 刘宽才进去,便见郭天问和一个扶着他的书吏站在堂中要出来。 只见郭天问衣冠不整、沾了不少泥水,一条胳膊系着白色棉布,一边脸颊擦伤,走路瘸着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