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宽略感意外,没想到皇子们生活出现“巨变”,竟然也没忘记他布置的作业。 不知是以前养成的好习惯,还是真的喜欢自然课,又或二者兼有之。 “接下来监察另一项作业——关于先辈们发现静电反应现象的古籍,有哪位同学查到了,请举手。” 闻言,朱梓、朱椿、朱柏、朱雄英四人举起了手。 刘宽点点头,“好,把你们查到的典籍名称,及其中相关章句写在纸上,交上来。” 四人本就将查到的内容记在了纸上,此时便直接送上讲桌。 刘宽拿起最上面一份,念道:“朱雄英同学查到的是后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相关记载,‘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还做了注释,顿牟,玳瑁也,芥,芥菜子也,常喻微尘。也即是说,玳瑁相互摩擦,便可吸引微尘。” “嗯,这确实算古人发现的静电反应现象之一,可惜即便大才如王充,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朱雄英能查到这份文献,颇为不错,加3分···” 下方,朱檀见刘宽拿起四位同学的“作业”一一念了,少则加2分,多则加5分,不禁羡慕得眼红。 原本以他的阅读速度,查阅典籍很快的,宫中也不缺少藏书。 却因为昨日“巨变”,生活变得一团糟,竟忙得连查阅典籍的时间都没有了,最后的思考题也不曾做,只是堪堪写完了那份短文。 其余学生也多有懊悔,年纪小的朱允炆等人更是只有羡慕的份儿。 马皇后在后面笑盈盈地听着,见孩子们都在注意听讲,心道:宽儿讲课果然与众不同,能令孩子们积极参与,着实厉害。 ··· 第二堂自然课上完后,刘宽没有回府,而是来到奉先殿。 礼毕,朱元璋问:“有何事?莫非是哪个孩子在课堂上不听话?” “回陛下,并没有。”刘宽拱着手道,“而是在这一堂课中,微臣与学生们研究、讨论后,认为可以在皇宫高大建筑物附近,设立一钢铁旗杆,以避雷击。” 朱元璋听了一笑,“这应当是后世避雷之法吧?” 刘宽摇头,“此避雷之法并非完全源自后世——其实此时工匠已传承有避雷之法,便是那设立在屋脊上的鸱吻。” 朱元璋听了颇为意外,疑惑道:“据咱所知,那鸱吻不过是寓意避火驱邪的瑞兽。” “你先前讲这世上并无鬼神,那凶兽、瑞兽之类的传说想必也都是前人编造。如此,怎又说这鸱吻有避雷之效?” 刘宽道:“准确说,那屋脊上的鸱吻应是有引导雷电之效——陛下若观察,便会发现那鸱吻吐出的舌头上缠绕了一根铜丝。” “微臣在那日说过,雷电喜轰击高处,事实上还喜金属等导电之物。” “鸱吻位于屋脊,往往便是一座建筑物的最高处,又口衔铜丝,便很容易将雷电引导过去。” 朱元璋听到这里眉头一皱,神色瞬间阴沉无比,道:“照你这般说,工匠在屋脊设鸱吻,岂不是有意引导雷电轰击房屋?”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