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话间,马车停下,却是已经到了三才印刷坊。 代管事林阿九闻声迎了出来。 “东主老爷安好!” 刘宽笑着点头,“好。” 说完,便带着小厮阿荣、刘来福一起进入印刷坊。 只见前院中林阿九的两个儿子跟另外三名刻工正忙碌着,却是在处理雕版木料。 雕版不仅需要用到糖梨木等特殊木料,还需经过多重特殊处理,才能成为合格的雕版用材。 两个中老年人都穿着棉衣,三个年轻人却只穿着棉织里衣和粗布外套,挽着袖子,像是感觉不到冷似的。 瞧见刘宽进来,几人立马停下,一起过来行礼问候。 或许是林阿九吩咐过,包括新招的三名刻工在内,都是躬身作揖,并未行跪礼。 刘宽示意几人继续干活,便对林阿九道:“刊物我已经写出来了。” 说着,刘宽从阿荣手里拿来牛皮袋,掏出了他过去这些天编写的《自然科学》第一期,递了过去。 林阿九小心地接了,却没急着翻看,而是道:“老爷,外面冷,要不咱们屋里说话?” “也行。” 当即几人便来到了前院主屋厅堂。 林阿九请刘宽坐下,他则站着翻看起手中书册。 只见这书册算上封皮,也不过十二开。单页纵长约一尺,横宽约七寸。 书页两面都书写了文字,且几乎每页都有一两幅插图。 插图并不复杂,皆是工笔简画。 字迹娟秀,不像东家这样的男子笔迹。至于插画是否出自东家之手,他就看不出来了。 刘宽问:“林管事估计需要多久完成雕版?” 林阿九估算着每页的字数,道:“老爷这书一页少则三百来字,多则近五百字,皆是簪花小楷,再算上九幅插图,咱们六个人一起上,估计也得半个月才能制好雕版。” 刘宽此前又来过印刷坊一次,对雕版之事也有了更多了解。 一名娴熟刻工,若要保证篆刻的文字水准,一日最多刻百来个字而已。 三才印刷坊的六名刻工中,只有林阿九等三个中老年人技艺娴熟,另三位青年刻工都是刚出师没几年,水平一般。 再考虑到他对刊物印刷质量要求不低,半月完成倒也不算慢。 可中间要是有别的事耽搁,却说不定了。 比如说官府派来紧急印刷任务,某个刻工生病了,等等。 因此,刘宽稍稍沉吟便道:“再招两三个刻工吧。” 林阿九已知道刘宽不在乎印刷坊是否盈利,便直接应下了。只是心里暗自决定,若有可能,还是得在不耽误刘宽之事的前提下,多接点活干。 回过神,他便问:“这书老爷准备印多少本?” “先印一千本吧。” 一千本? 林阿九听了再次惊讶。 须知,此时除了官学学生们所需的儒学经典,其他书籍鲜少有能卖出上千本的。 若是私人刊印,不以盈利为目的,多是印上几十本,至多上百本,就够散发给亲戚朋友了。 这部名叫《自然科学》的书显然不是儒学经典,似乎是百工杂记一类,以他多年刊印经验看,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他真不知刘宽为何要一次刊印上千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