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标率先开口道,“父皇,咱们既知陕甘水土流失之危害,自该着手治理,以免贻害后世子孙。” “凿穿秦岭以调汉江之水的大工程咱们还做不出来,但保护陕甘生态却是可以做的。” “从视频中看,水土之流失,主要是因为草木日渐稀少。草木之稀少,则主要缘于百姓取樵放牧。” “儿臣以为,当大力向陕甘之地推广蜂窝煤,乃至在时机合适之际分区禁樵,以保养水土。” “除此之外,还需控制陕甘人口,在其人丁过剩之际,将部分百姓迁往别处。” 朱元璋先是点头,随即问:“那牧民放牧又该如何解决?总不能分区禁牧吧?” 朱元璋虽非牧民,却也知道对牧民来讲,放牧就跟种田一样重要。 不让给牧民放牧,岂不是逼他们投向北元? 李文忠闻言道,“启禀陛下,牧民本就是游牧,一地水草将尽,便迁徙另一地,留给牧草生长之机。” “故臣认为,朝廷并不需要禁牧,只需对牧民稍加约束、引导即可——毕竟牧民也不想他们赖以生息之地化作荒土。” 朱元璋听了没做评价,而是看向刘宽,“刘宽,对此事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宽早有想法,直接答道,“微臣认为太子殿下、曹国公所言都可行,此外还应鼓励陕甘百姓多种树。” “虽然以如今的条件,不可能像后世那般大规模种树种草,但一代代人积累下去,总有些效果。” “至于迁徙陕甘过剩的人丁,则可与将来大明开发新大陆相联合——可将陕甘多余百姓迁往四川、河南、山东、湖广等地,再引导这些地方的百姓去海外新大陆垦荒种田。” 朱元璋听到这里,问:“陕甘之地不仅要防备北元等草原游牧部落,亦是将来大明收复西域的发兵之地、粮草运转之所,咱唯恐其丁口不多。” “若如你们所讲的,控制丁口,军事上方面的丁口需求该怎么解决?” 朱标、李文忠尚在思考,刘宽便道:“其一,可修建从河北、山西到陕甘地区的地铁路,四川到陕西的路也可修。” “其二,自是依仗大明先进的火器,用较短的时间就征服北方所有游牧部落,再打通西域。” “然后仿照汉唐,在水草丰盛之地及交通要道筑城,以少数精兵轮流戍守,便可大大减轻后勤压力。” “如此,待将来大明国力更加强盛,再修建一至数条通往草原及西域的铁路,草原、西域自可稳固!” 第一更。 感谢【道爷是我】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