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石粮食大约价值两贯。 所以,目前大明的财政年收入可以估算为五千万贯左右。 六十万贯相较于五千万贯固然不多,可若仅是拿来维护一条铁路,就太多了。 须知,大明每年在军费、官吏俸禄、教育、基建、救灾等方面的花费都不小,虽不像后世国家那样经常财政赤字,但余下的也不多。 就算老朱再支持铁路运输,看到这比铁路维护费用估计也会心疼。 回过神来,他便问:“我知道你们项目组目前的铁路维护技术还在积累阶段,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待几年后技术逐渐成熟,估摸着一年的维护费用应该能降低不少吧?” 裘七尺道:“是能降低,但估计很难降低太多。” 听此回答,刘宽再次沉思起来。 京沪铁路肯定是用上的,不能任由它这样慢慢成了废铁。 像朝中某些人私底下议论的那样,把铁轨撬起来融了打造兵甲,更是暴殄天物。 那么,一年大几十万的养护费用,再加上运营起来后所需的人工费用,朝廷是否会亏本? 若是别的铁路,刘宽肯定不觉得会亏本。 可京沪铁路就不一定了。 因为京沪铁路是沿着大运河南下,到了江南其附近水路更多,运输功能太容易被水路替代了。 所以,即便将来投入民用,在缺乏经验和实际数据做推理依据的情况下,刘宽也不敢肯定,京沪铁路运营起来就一定不亏本。 但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运营亏本就将其废弃。 后世有的高铁线路运营后还亏本呢。 ‘既然铁路维护成本无法降低多少,运营后的盈亏又是个未知数,为了保证朝廷对铁路运营的支持,只能设法给朝廷增加财政收入,以增加老朱支持铁路建设与运营的底气了。’ ‘不过,以大明当下的情况,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方法倒也不算少。’ 心中如此想,刘宽便稍稍加快了马匹速度。 ··· 约莫一个月后。 时间进入洪武十五年六月。 紫禁城,奉先殿内。 刘宽向龙椅上的朱元璋躬身作揖。 “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随即,朱元璋走下御陛,到刘宽面前好好打量了一番,笑道:“晒黑了不少,可瞧着也结实了——说说吧,此去徐州,沿途的铁路可还能使用?”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