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没事。”朱樉闷声道,“你那边靠墙,咱们从你那边把被子往上推,不然一会儿都得闷死在里面。” “哦哦。” 邓氏平时刁蛮毒辣,此时六神无主,倒是变得很听话了。 接着,夫妻三人在被子里蠕动,换成头靠墙的位置,一起将被子往上推,积雪、茅草、泥土一起倾泻下来,三人也终于从被窝里挣脱出来。 只见房顶破了个大窟窿,屋子里不少东西都被埋在废墟下,包括纺车和织机。 年初元宵节后,邓氏被朱元璋口谕一通训斥,又被以不能跟孩子见面威胁,总算是尝试着改变。 没几日,马皇后派人送来一架纺车和织布机,并让一位老嬷嬷传授纺纱、织布的技艺,邓氏、观音奴不论情不情愿,都跟着学了。 之后朱樉去码头扛包赚钱,二女则在家纺纱、织布,补贴家用。 虽然实际过程中,都是观音奴干得多,邓氏干得少,但当两人将织造出的第一批棉布卖出去,换得钱后,邓氏还是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快,对纺织也不那么抵触了。 后来得知朱元璋还给了朱樉五亩田地,邓氏便想着佃给他人,她们收租子。 谁知朱元璋早有旨意,说这五亩田地只能朱樉一家耕种,不能佃给他人。 这般情况下,观音奴便提议种菜,邓氏觉得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两人拉朱樉去借牛犁田翻地,朱樉却不愿,两人无奈之下,便只将两亩最适合做菜地的一锨锨翻出来种菜。 另外三亩上好的水田,却是放干了水,翻都不翻,随便挖坑种了些大豆、芝麻、棉花之类的,便不怎么管了。 两人虽是头回种菜,但在向周边农户请教后,竟也种得尚可。京师菜不愁卖,朱二家便又多了一笔收入。 至于另外三亩地的大豆、芝麻、棉花,因为不怎么管,又不曾翻地,自然收获很少,聊胜于无。 虽然三人中就观音奴勤快些,朱樉、邓氏干活儿都马马虎虎,还时不时偷懒。 可因为三人都是青壮年,又无老人、孩子要养,小日子竟也过得不错。 中秋节时,不知老朱是不是将邓氏的表现看在了眼里,竟将朱尚炳送来与三人一起过节。 在这之后,邓氏干活又积极了些。 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邓氏对这个“家”,乃至对夜夜用来纺织的纺车、织机已有了些感情,如今见赚钱的家当被压垮、掩埋,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当家的,现在怎么办?”邓氏红着眼眶问朱樉。 因为朱樉不准别人再称他大王,邓氏便学周围的农户,称他为当家的。若是吵起来,则直呼朱二。 “我怎么知道?”朱樉虽不愿将这里认作家,却也莫名烦躁,“咱们房顶被压塌了,那人不会不管。” “况且昨夜这么大雪,这片肯定还有其他百姓家被积雪压塌,那人不管江宁知县也会管。” 两人说话间,却见观音奴已经去废墟里扒拉起来。 “你扒拉什么呢?”邓氏皱眉问。 观音奴道:“咱们棉袄都还压在里面呢,还有其他能用的东西,不找出来咋办?” 两人听了,这才感觉到寒冷,便也加入了扒拉的行列。 三人干了没多大会儿,好几个负责监视他们的侍卫便来帮忙,没过多久竟然就将塌下来积雪、茅草等都清理了出去。 朱樉三人有侍卫们帮忙,槐树里其他被积雪压塌房屋的百姓就没这么轻松了,有的自己干,有的则拉邻里亲朋帮忙。 有几户人家传来哭喊声,却是家中有人倒霉的被砸伤,甚至死在了废墟里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