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里,朱元璋、朱标都满脸愕然。 随即朱元璋便忍不住道:“按你所讲,这西方当权者的统治手段似乎与蒙元相似?甚至比蒙元还要苛待百姓?” 刘宽一想,发现老朱说得还挺对。 于是笑道:“陛下,历史上西方可没有哪个政权如蒙元般去修黄河——西方的君主、权贵不仅大多对民众残暴、苛刻,而且大多目光短浅。” 朱标这时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道:“若是这般,西方在工业大革命前,那些农民、牧民岂不会经常揭竿而起?” 刘宽摇头,“殿下这一猜测与事实截然相反——在工业大革命前,西方几乎没有出现过农民、牧民大规模暴动,武力反抗暴政及权贵压榨的事情。” “即便有些规模很小的那种暴动、反抗,往往也很快被权贵率领军队镇压。” “说起来,西方人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之久,但从来就没有农民起义成功过的例子。甚至连农民起义的范围超过一城、波及一地的例子都没有。” 怎会如此?! 老朱与朱标对视了眼,觉得属实开了眼界。 老朱是通过农民起义起家,并建立起大明的开国皇帝,朱标则熟读历代史书,所以刘宽方才所言之事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难以理解的。 中国自秦末便有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大汉的刘邦虽非朱元璋这样一无所有的纯粹布衣,却也称不上权贵,仍属普通百姓范畴。 其麾下武将更不乏出自底层百姓的。 大汉的建立,可以说是秦末的农民起义的一种成功——虽然刘邦等人成为了新的封建权贵,但至少他们推翻了原来的政权,替代了原来那波权贵。 之后汉末黄巾起义虽然没能成功,却终结了延续四百载的惶惶大汉。 南北朝时底层军民起义的也不少,虽然没成功过,但次数多、波及范围往往也不小——若与刘宽口中的西方百姓起义相比,几乎每次范围称得上“大”了。 隋一统南北,但不过几十年,便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和南北朝遗留的一些问题,爆发了隋末大起义。 这场大起义自然也是以广大不堪暴政压迫的农民为基底,只不过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很多世家、权贵见机参与其中,并最终夺取了大起义的胜利果实。 即便如此,隋末诸侯中也不乏农民起义的代表,那就是河北王窦建德。 据史书记载,窦建德世代务农,或许是小地主,在隋朝“官职”最高时也不过里长,论出身跟刘邦差不多。 窦建德虽败,却在李唐统一天下前被视为其最强敌人,窦建德本人也为李世民所敬佩。 再往后,唐末的农民起义就更加惨烈了,范围更是波及几乎整个大唐,并出现了黄巢这种数次攻入都城,来一出“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大戏,差点改朝换代! 赵宋虽前后被辽、夏、金打败和欺压,并最终为蒙元所灭,但如今存世的宋代史料不少,朱标读这些史料,便知宋代农民起义可以说层出不穷。 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方腊率领的摩尼教江浙大起义,且当时在湖广、河北、山东农民起义规模亦不小。 朱标曾与朱元璋讨论过赵宋这段历史,经过分析之后,认为当时若非赵宋在外部辽、夏压迫下,吏治、军队方面没太过拉胯,也会如汉唐一般倾覆于农民起义。 及至元末,红巾军起义规模与激烈程度,更是远超汉末黄巾起义以及唐末农民起义。 几十年前,除了河北、甘肃、陕西、山西等少数蒙元统治力较强的地方外,遍地都是红巾军! 其中既有韩山通、刘福通这等为起义先驱,在中原正面硬抗蒙元大军,最终粉身碎骨者。 亦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于南方,消灭地方蒙元权贵,替代蒙元地方统治者。 而其中最为壮烈的,莫过于刘福通执掌韩宋后所发起的三路北伐——朱标每每与朱元璋谈到红巾军三路北伐之事时皆唏嘘不已。 当时东路军以毛贵为主将,在至正十七年十一月,由徐州经山东攻向大都,曾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河北境内,逼得蒙元君臣惊慌失措,直欲迁都。 然彼时蒙元实力仍在,毛贵率领的东路军终究在柳林被蒙元赶来的各路勤王军击败。 战败后,毛贵不得不退回山东,重新积蓄实力。 此战前后历时近半年。 西路军先以李武、催德为主将,在至正十六年六月由河南攻往陕西。 彼时陕西蒙元实力亦相当强大,更有李思齐这等汉人能将。 西路军就潼关与蒙元军队展开反复战斗,潼关几度易手。 后来西路军绕过潼关蒙元军队主力,由武关入陕西,破商州、夺棋盘山、据蓝田,直逼霸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