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较于三年前,如今的大明街头明显更加繁华——人与车马更多,街边的店铺也更多了。 至于摊贩,刘宽暂时没看到。因为大明也有管理市容,只固定的集市才允许百姓摆摊。 逛了一会儿,刘宽注意到一家叆叇店,当即走了进去。 店里伙计见刘宽身着锦衣,还带着小厮、护卫,便知刘宽身份不简单,立马迎了上来,笑问:“客官可是要配叆叇?咱们店可是从宋代传下来的老店,师傅手艺可好了。” 刘宽道:“我看你们挂在外卖幌子上写有玻璃叆叇?在哪儿呢?” 因此时叆叇(眼镜)还属于奢侈品,所以店家都是装在盒子里,再加上还未有人用玻璃橱窗,刘宽自然无法像在后世眼镜店那样随意观览各种眼镜。 掌柜的迎了过来,道:“客官请先坐,我们把叆叇拿来一一给您品鉴便是。” 说话间,掌柜引着刘宽到专门供客人坐的小花厅入座,并让小厮奉上茶水、点心。 之后,才让小厮拿来一个檀木盒子,亲自打开来给刘宽看。 刘宽瞧见里面的眼镜,先是惊讶,随即露出失望之色。 因为里面赫然是一副“墨镜”,或者说有色眼镜。 至于眼镜镜框跟后世类似,他倒不稀奇——他穿越到大明已有三年多,早就官员让人仿造他的眼镜了,并流传到了民间。 “你们这玻璃眼镜都是有色的么?就没有纯净透明的?”刘宽问。 此时民间用眼镜称呼叆叇也很常见,掌柜听了便道:“透明玻璃眼镜自然是有的,不过品相跟水晶磨制的眼镜相比终究差了些,倒是这种有色玻璃眼镜今年出来后颇受年轻公子追捧。” “所以,听客官询问玻璃眼镜,在下便误以为也是想买这有色眼镜。” 掌柜的解释了一句,便让活计去拿一副最好的玻璃眼镜和一副最好的水晶眼镜。 待活计拿来后,刘宽看了看,发现水晶眼镜确实更清澈透明。 ‘看来大明的玻璃制造水平还有待提升啊。’ 刘宽感慨了一声,买了三副平光有色眼镜,便离开了。 他从后世带来的这副眼镜差不多到了该换的时候,但他知道,想在大明换一副更好的眼镜很难,不如将就着用。 离开叆叇店,刘宽又恰好听见附近玻璃官店的活计在跟一位大户人家的管事谈生意。 听话里的意思,确实这这家大户想要安装玻璃窗,需要定制一些平板玻璃。 ‘老朱在宫里面都没用上玻璃窗呢,这外面的大户就开始用玻璃窗了?不知老朱知道了会不会介意。’ ‘不过大明律应该没规定谁能用玻璃当建材,谁又不能吧?’ 摇了摇头,将这问题驱除出脑海,刘宽便到常去的茶楼喝了半壶茶——喝茶是其次,主要是想听茶楼中的说书,以及听茶客们聊天。 刘宽到时,正好赶上说书先生再开一场。 只听惊木一响,那说书先生就阴阳顿挫地讲起来。 “今日咱们要讲的,乃是那东海千里之外故琉球国,今我大明琉球县之事。诸位可知道,这琉球为何要内附咱大明?” 一听这开头刘宽就惊了。 心道,这说书先生胆子也忒大了,为了赚钱不要命啊,竟然敢把前不久的时政拿来当说书题材讲? 不怕锦衣卫拿了他? 但听了一会儿,刘宽就明白过来了——这说书先生多半就是锦衣卫的人,或者说是老朱专门安排来给百姓讲解琉球内附“真相”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