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半个月后。 九州,肥后国。 如今的肥后国守护大名今川氏家老熊本仁吉正盛情款待大明海商沈绩。 酒足饭饱,又欣赏了日国歌舞伎的特色舞蹈后,沈绩做出了有要事商谈的表示,熊本仁吉当即让歌舞伎及服侍之人都退了下去。 “熊本家老,我们是老交情了,沈某便直话直说——我此番过来,是想与今川氏做生丝买卖。” “生丝买卖?是买还是卖?”熊本仁吉问。 “买。”沈绩道,“我想预先订购明后年今川氏辖区内的所有生丝!” 听到这回答,熊本仁吉不禁惊讶。 日国虽然在几百年前便开始养蚕,生产生丝,但产量一直不大,只供给本国织造丝绸之用——倒不是不能多产,而是日国权贵皆喜中国丝绸,日国的丝绸便是生产多了,也卖不出去。 如此,生丝的产量自然也不多。 “沈员外为何要到我日国买生丝?莫非明年生丝产量不够所需?” 沈绩看了眼门外,随即压低声音道:“我也是看咱们交情好,才告知于你,你可莫要传了出去。” 熊本仁吉连忙拍胸脯保证,“在下绝不外传。” 沈绩道,“大明不止明年、后年生丝会有很大缺口,以后这个缺口还会越来越大。” “这是为何?” “因为咱大明有人研制出了一种纺织机器,日产丝绸是以前的几十倍之多。” “虽然如今这种机器被朝廷所掌控,但迟早泄露到民间。另外,朝廷已经开始大办丝绸纺织厂。” “大明国内生丝供应本与所需相差不多,可如今朝廷大办官厂,必然会有不小的生丝缺口。可桑树却不是一两年能长成的,蚕农同样没那么容易培养。” “我得知此消息后,便想到来日国购买生丝——待明年国内生丝匮乏,价格上涨,我必能大赚一笔!” ‘沈绩这是有大明朝内消息啊,怪不得专门跑到我日本购买生丝。’熊本仁吉如此想道。 回过神后,他便道:“可明年的生丝还未出来,沈员外要如何购买?” 沈绩道:“我可以跟今川氏签订一份契约,写明明年将预购多少生丝,今川氏则负责收购——这里面有多大利润,想必不用我说,熊本家老也能想得到吧?” 熊本仁吉在今川氏就是负责搞钱的,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道。 沈绩给的收购价格一定,那么今川氏向子民收购生丝时把价格压得越低,利润便越高。让子民生产越多的生丝,今川氏便赚得越多! 想明白这些,熊本仁吉当即拱手道:“多谢沈员外带我今川氏发财啊,来,在下敬沈员外一杯!” “哈哈,谁让咱们有交情呢,不帮衬你家又帮衬谁?” 两人碰了一杯,感情更加热络。 沈绩似乎有点醉了,满脸真诚地道:“熊本家老,沈某有一计,可让今川氏,甚至你熊本家,在未来一二十年大赚特赚!” “也就是咱们关系好,我今天又高兴,才告诉你。放在别处,我可不会说。” 听闻是一二十年的大赚特赚,熊本眼睛都要红了,忙问:“不知是何计策?” 沈绩吐出四个字,“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