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数兵马在视频中呐喊厮杀,最终化作古朴石刻浮雕,令人望之震撼,又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战争结束后,明朝重视贵州,视其为拱卫云南、经营云贵高原的关键,干脆将其中二十万大军留在贵州,建卫屯驻!” “他们分别来自南直隶、江西、湖广等地,按照明代的卫所军制···” 随着视频画面不断变换,讲解的继续,明初卫所军平定西南并在贵州建卫屯驻的波澜壮阔之景展现在老朱一家子面前。 虽然众人都知道这件事是近几年大明正在做的,可看到后世人制作的视频,仍不禁心生自豪。 视频接着介绍了屯堡村落的产生,并以一个洪武年间就有的屯堡村落“鲍家屯”作为典例,对其建筑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土司林立的山林里,建立起属于中央王朝的军事网络。” “就这样,到了洪武三十年,一张由二十四卫,六十九驿,二十八站组成的庞大‘星链’在贵州高原上缓缓张开,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历经32年经营,到1413年,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成立,标志着贵州正式成为中国第十三个行省,登上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持续百多年的贵州大开发···” 这段开头画面明显有点不连续,却是那里有一小截被刘宽剪掉了。 那就是“从朱元璋到朱棣”这句讲解词,以及老朱、建文、朱棣三人皇帝画像轮流过去的镜头。 随后,视频详细讲述了屯堡人、地戏的衍变历史,再之后又粗略地提了下其他保存至后世的屯堡。 只见视频中的大明屯堡都被改造成了旅游景点,外面风景优美、里面则古色古香。 最后则一一介绍起中原来的“屯堡人”在过去六百年中给贵州农耕、水利、建筑、文化、饮食等方面带来的种种积极变化。 “至此,贵州从曾经刀耕火种、文教不兴的边陲之所,成为了高原上的小江南。” “而那批屯堡后裔依然生活于此,江淮故地已成往事,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 视频放到这里,一个穿着地戏戏服的青年男子取下面具,说了一段话。 “我们是屯堡人,因为六百年前一道圣旨,来到云贵高原,一直坚守到今天。” “屯堡人骨子里那种忠君爱国、尚武精神,传了六百多年,到现在为止,没得变过。” 听到这段话,不论是朱元璋、朱标、朱棣等老朱家成年男子,还是马皇后等妇女儿童,皆大为动容。 不仅仅是因为这段话的内容、含义,更因为这男子说的竟是一口江淮官话! 虽然与如今的江淮官话略有点差别,却比占据了视频绝大多数时间、内容的后世普通话,让他们亲切多了。 感觉就好像在异域碰到了老乡一样! 后面,视频又介绍了不少屯堡人的宗庙及族谱,可以看到,很多大姓祖上都能追溯到明初的卫所将官身上。 而这让老朱一家子感觉到,他们是真真切切与后世之人血脉相连的。 视频再次转换镜头,到了山林、河流间的一座城市。 “当我们来到黔东南的镇远古城时,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条舞阳河将古城一分为二,一边是府城,曾经由土司掌管;另一边是卫城,曾经由卫所管辖。” “这就是贵州历史上有名的镇远卫,被称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这里以军兴商,码头会馆林立···” 视频又用三分多钟讲述了镇远卫是如何成为商贸繁盛的镇远古城的,并顺带讲述了镇远的其他方方面面。 “这样因卫设城,因城而兴的不止镇远一处,青岩、隆里、黄平等,都是因屯军商旅而发达起来的商贸重镇。” “而贵阳、安顺、凯里、福泉、毕节等城市,多与明代建设的卫所城高度重合。正是卫所屯堡的建设,奠定了如今贵州省城镇的基本格局。” 视频中一幅幅屯堡村落仿佛时光被加速,迅速变化着,像由茂密山林变成了屯堡村落,随后越来越繁华,最终成为了一座座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的现代化都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