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宽听得高兴,不吝奉上马屁,“陛下圣明。” 朱元璋又道,“好望角这个名字还行,咱们一看就懂,不用改,其他七处以后咱都给改了。” 这时朱标将平板拿了回来放好,顺手播放,视频继续。 “马六甲海峡是从东亚通向印度洋沿岸、欧洲、中东能源产区的主要通道,中、日绝大部分石油进口,都要通过此处···” 接下来,视频讲了马六甲相较于附近其他海上通道如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的优越性。 “马六甲海峡拥有先天优势,不仅路程更短,且离赤道很近,基本处于赤道无风区,风平浪静,利于航行。” “马六甲海峡虽也有短板,如最浅处只有25米,会导致一些超级油轮、超级货柜船无法通过。” “但隔壁巽他海峡更惨,最浅处只有20米。且海峡中间还有个超级活火山,喀拉喀托,是有一定风险的。” “比巽他海峡更远的龙目海峡倒是更深,最深处达到250米,但距离实在太远···” 再接着,视频又讲了历史上巽他海峡因荷兰人的殖民统治而兴盛。 后来英国人成为海上霸主,相中了马六甲海峡,于是马六甲便渐渐取代了巽他海峡的地位。 而被英国人视为远东门户的新加坡,也因此而兴起,取代了荷兰人在南洋营造的海贸大城巴达维亚。 “如果从地图上看,新加坡是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找到的弹丸之地,比旁边印尼、马来西亚的体量要小得多。” “但它们之间的人均GDP却相差得离谱,马来西亚甚至连GDP总值都低于新加坡···” 通过视频,老朱、朱标等人认识了新加坡这个后世的弹丸小国。 得知其依托马六甲海峡进行港口建设,同时发展金融、文化、科技等方面,在全球都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到这里,如朱樉等想法比较简单的人,就忍不住想:如此弹丸小国能有多少兵马?周边大国,又或者后世新朝为何不攻占了它? 但紧接着,视频的讲解就让朱樉等人知道了原因。 “除航行条件塑造的优势,‘马六甲海峡霸权’还基于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毕竟,实际支配地球航线的,乃是人类政治与经济权力。” “以苏伊士运河为例,假使其沦为战区并封锁,各国船队就不得不绕行好望角。” “反过来说,正因绕行好望角不符合各国利益,尤其不符合欧洲利益,所以苏伊士运河不能沦为战区。即使打,也不能妨碍通航···” 视频讲完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因特殊位置而获得的国际特殊地位及安全性后,开始讲后世新朝对这一局面的应对之法。 如修建铁路、高铁,以陆路和东南亚半岛(主要是泰国、缅甸)、印度次大陆(巴铁)的印度洋港口相连通,以避开马六甲海峡。 又如走北冰洋航线,通过西域向西扩宽陆路,增加陆路货运量。 但上述几种解决方法,要么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要么便是代价太高,不如走马六甲经济实惠。 因此,后世新朝又从更广阔的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如开发新能源··· 很快视频到了末尾,开始了总结性解说。 “总之,海洋霸权最终要以国家实力为根基,处在四战之地的新加坡正是平衡了各方势力对其影响,才能维持繁荣。” “马六甲海运优势显而易见,与其想办法完全取代它,不如努力扩张我们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如果东南亚各国都认同并需要我国,我们又何愁马六甲海峡被切断呢?” 见视频结束,老朱不禁摇着头感慨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