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掌舵大明十多年的张居正只有奸相严嵩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家产。这钱还不是张居正一人的,而是整个家族的。” “如此结果令万历帝不满,于是一轮轮的严刑拷问开始了,张居正的六个儿子纷纷遭殃···” 看到这里,老朱一家子都皱起了眉头,哪怕是心思深邃、硬如铁石的老朱都不例外。 他记得刘宽说过,张居正改革算是成功了一半,为大明续命几十年。 纵然张居正是权臣,万历忌恨,却也不必在其死后殃及其家人——在老朱看来,这么做除了泄愤,根本没有实质性好处,反倒坏处一大堆,智者不为。 视频讲述了张居正后人的悲惨遭遇。 大儿子张敬修在遭受严刑拷打后,不堪其辱,上吊自尽。 三儿子张懋修也在悲愤中投井自杀,被救下后又绝食自杀,却一直没死成。 而张居正其他几个儿子最轻也遭遇了丢官抄家、家人流放之祸。 到最后,万历帝甚至想对张居正开棺鞭尸,以泄其愤,得亏被大臣劝阻了。 等到天启二年,张居正才被平反。又至崇祯初年,才恢复张家部分荣誉。 “在这迟来的浩荡皇恩下,张居正子孙纷纷从流放之地,回归荆州故土。”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打到了江陵,强迫张居正第五子张允修出来做官,张允修不从,自刎而亡。” “张家遭受几十年厄运,认为官场险恶,从此不再做官,遂从一个显赫官宦之家,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 “唯有张居正曾孙张同敞做出不同选择,那就是继续效忠摇摇欲坠的大明。” “北京城陷,张同敞历经千难万险逃到江南,然弘光朝廷已灭,遂投隆武朝廷,受命前往湖南抗清。” “张同敞才兼文武,每战必冲锋在前,败退时却岿然不动,为诸将敬服。” “然大势难改——永历四年,清军入广西,诸将不战而散,张同敞来到桂林与其师瞿式耜一起肃然坐于大堂之上,为清军所执。” “劝而不降,遭受酷刑,双臂皆被打断。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张同敞英勇就义。” “岁月轮转,后人写了首名为《赞张同敞》的诗。” “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随师同患难,与国共存亡。” “臂断何曾断,睛伤并未伤。万人齐仰止,千古整冠裳。” 接着又出现视频开头的“张居正”,只不过年轻很多,似是正中年。只见他穿着一身大红官袍,举着伞,回头望了眼紫禁城的连绵宫殿,便在漫天风雪中一步步远去,消失不见。 同时视频中出现另一首诗。 “世间已无张居正,躬身俯首拜江陵。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送一人。” 张居正的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刘宽主动暂停了视频。 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过了好几息才回过神来——实在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报复,让老朱一家子都觉得没脸面。 老朱先瞪了朱棣一眼,随即才对刘宽道:“这张居正的事你知道多少,讲一讲吧。” 刘宽道,“陛下,张居正的事若是讲起来,涉及到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讲完的。不如微臣今日且先说说后人对张居正的一些评价?” 老朱点头,“行。” 刘宽道:“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若无张居正改革为大明续命几十年,也许在万历朝大明就亡了。” “有人说张居正是王安石之后最大的改革家;也有人说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的改革不仅为大明延续了国祚,更为后面的清朝探了路,为清朝的摊丁入亩等改革打下了基础。” 朱元璋先点了点头,随即却道:“张居正所处算是晚明之时吧?彼时要改革,必然要触及多方利益,非专权独断不可为,那张居正必然是一个权相吧?” 刘宽微愣,心道,老朱明明知道张居正是权相,怎么又问? 对了,他是想让在场的其他人也知道。 于是应道:“张居正却是权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