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免费教我们识字读书?不会是骗人的吧?” “科技伯说的话,应该不假。” “自从科技伯来到京师,咱们工匠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 随后,在官吏的组织下,这些工匠便去报名参与等级评定。 在应天府的工匠等级评定于各地工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大明朝第三次春闱也开始了(第一次在洪武四年)。 春闱即会试,有三场,分别于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开始,每场持续三日,也就是说要一连考九天。 这对考生而言,不仅是学识的较量,也是身体素质、意志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如果这些举子中有大明中晚期穿越来的人物,便会发现,此时的会试内容与大明中晚期多有不同。 一则,洪武年间的会试本就与后来的有些不同,比如说洪武年会试三场之后,还会考校骑、射、书、律。 也即是骑术、弓箭、书法以及律法,讲究选拔文武双全的实干之才。 另外,洪武年间会试第一场五经、四书义都只考一道,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五经三道、四书义四道,可以说儒学经义份量大增。 二则,便是因刘宽到来而带来的诸多改变了。 譬如,如今第一场除了经义一篇(八股文),四书义增加到了三篇,另外还需在第三天做一张数学考卷! 第二场除了考判、诏、诰、表等各种公文写作外,还必考一张自然科学有关的卷子(洪武十六年的春闱是选考)。 第三场除了考时政策论三道外,还会考以农业、律法、工造(工业)、商贸等为内容的实务问答题。 三场之后,加试的“骑射书律”依旧存在。 如果说历史上的洪武朝科举选的是文武双全之才,那么如今的洪武朝科举则选的是文武理三全之才!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十七日下午。 太阳下山之前,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 考生们鱼贯而出,一些在贡院外等待的亲友、仆从则纷纷上前迎接、关问。 不问还好,一问不少考生直接哭了。 “今年的数学太难了,我好几题都解不出答案,最后只能胡写,呜呜呜~” “自然科学题目也难,有两题我甚至看不懂题意,如何能作答?” “唉,此番我必是考砸了,进士无望。” “···”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