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时方中宪才从刚到手的玻璃器具上转移注意力,跟着向周围寻找妹妹身影。可惜他身高不够,能看到的范围更少,根本看不到妹妹在哪儿。 “方晓淑!方晓淑!”他直接喊大名,希望能引起妹妹注意。 然而没用。 李氏此时想起曾听过的诸多拍花子的传闻,以及被拐孩子的悲惨遭遇,人直接慌了,带着哭声道:“怎么办?怎么办?淑儿不见了,莫不是让拍花子拐走了?” 方中宪头回碰到这种大事,也颇为惊慌,但到底没像李氏一般六神无主。 他先问年轻摊主,“掌柜,刚才有看到我妹妹去哪儿了吗?” 摊主摇头,“我在做生意,周围人又多,都没注意你妹妹长何模样,哪里会知道她去了哪儿?” 方中宪道,“我妹妹六岁,大概这么高,穿着翠绿色的绸缎面棉袄,若一会儿她找到这里来,烦请掌柜一定叫住她。” 摊主这才意识到这家孩子可能走丢了,点头道:“行,我看着点——不过你妹妹若真丢了,最好尽快报给巡警衙门。” “多谢了。” 方中宪拱手道了谢,便拉着李氏往卖玻璃灯笼的店铺前行去。 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来到店门前,便见方孝孺刚买到两盏玻璃灯,左右手各拎一个,笑盈盈地走出来。 在店门外瞧见妻子、儿子,再见两人脸色,他立马意识到出事了。 再瞧不见女儿,他便有了猜测,急问:“淑儿呢?” 李氏已经开始流泪,哭着道:“夫君,淑儿不见了——我就付个钱的功夫,哪晓得一转眼她就没了。呜呜,她肯定是给拍花子拐去了,怎么办,怎么办···” 方中宪也焦急道,“父亲,此事怪儿子,是我不该要买玻璃器具···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报给巡警,让他们帮忙找人。” 方孝孺先往街上各处看了看,见到处都是游人,便知道仅凭他们一家三口的力量想找到女儿无异于痴人说梦,更别说妻子已经乱了方寸。 “走,去找巡警——之前我们来的路上不就看到一队巡警么,往回走!” 方孝孺先牵住了李氏的手,想了想又将方中宪也牵住了,逆着人流往离开太平街的方向走。 他虽然表面镇定,可心中其实已焦急万分——若女儿真的被拐卖,那后果不堪设想! 来到太平街竹桥处,便见一队巡警正在维持此处的秩序——竹桥实为石桥,亦是太平、里仁两条大街交通之地,今夜人流更多,故府县两级警衙都在此处安排了巡警。 另外,朝廷还在此安排了一个总旗的天子亲军,以防万一。 方孝孺到来时,恰好瞧见巡警将桥上人流往下疏散,却是十好几个仪鸾司的将士护着一户贵人上了桥,方孝孺一眼就认出那户贵人中的男子乃科技伯刘宽。 但他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直接找上一个巡警吏目,急切道:“我乃翰林编修方孝孺,这是我的腰牌。” 出示了腰牌,方孝孺接着便道,“我女儿不见了,极有可能是被人贩子拐走,烦请帮忙封锁街道,派人寻找。” 大明成立警部后,这些由捕快、衙役专职的巡警虽然素质提高不少,但肯定不能跟后世新朝警察相比。 便如这巡警吏目,听了方孝孺的话便皱眉道:“今日年夜,皇上难得开恩放开宵禁,允许百姓来皇宫附近观灯,与民同乐,怎可因你一家之事就封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