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人贩之恶,残忍至斯【求追订】-《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3)页

    而李红琴则因为体检得知自己怀孕了——她这才得知,原来过去那些年丈夫一直在欺骗她,没有生育能力的不是她,而是丈夫自己。

    至于她肚里的孩子,自然是那晚在小旅馆中跟唐青山怀上的。

    此时,吉芳还在福利院里等她,下一次法庭判决结果也未可知。

    同时高夏还在追求她···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李红琴蹲在走廊颤抖着痛哭,镜头随着走廊延伸逐渐拉远,电影也以一个半开放式结局结束了。

    看到这里,即便是隔着屏幕,马皇后等做了母亲的女子也能感受到李红琴的痛苦、艰难。

    “造化弄人呐。”在电影谢幕时,马皇后便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老朱哼道,“要咱说,都是那人贩子杨明富作的恶——他不能生育,却反骗妻子说妻子不能生育,让妻子愧疚半生。”

    “他拐走两个孩子,让两个家庭都承受孩子丢失之痛——这种人便是死了,也该掘其尸骨,将其挫骨扬灰,以儆效尤!”

    朱标也感慨道,“拐卖孩童确实罪大恶极——万幸这杨明富拐卖两个孩子都是给他妻子收养了,若是用以谋利,只怕两个孩子的遭遇还会更加不幸。”

    朱棣则道,“俺觉得那李红琴虽有可怜之处,却也可恨——丈夫说什么她便信什么,俺就不信,她一点没怀疑过孩子是丈夫偷来的?”

    并没有人跟朱棣争论李红琴的对错。

    马皇后从屏幕上收回目光后,看着刘宽问:“看电影中竟有一大群人一起寻子,莫非在后世孩童丢失之事很常见?”

    刘宽沉吟了下,道:“如果论孩子丢失的概率,应该是不如此时的。只不过后世人大多只生一两个孩子,超过三个的都少,再加上很多人生育较晚,故而对孩子极为重视。”

    “所以,若孩子丢失了,很多父母都难以放下,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寻找。”

    “而后世中国又有十几亿人口,即便丢失孩子是小概率事件,在庞大人口基数下,也会出现不少这类家庭。”

    “再加上后世交通及通讯都很发达,这类家庭自然会慢慢抱成一个个寻子互助团体。”

    “原来如此。”马皇后先是点头,随即一叹道:“也是后世百姓家中较为富足、殷实,若是咱们这时候的平民百姓,终日为一家人的三餐奔波,即便是孩子丢失了,只怕也没多少时间和钱去寻找的。”

    老朱想说“官府可以帮百姓寻找”,但他终究没说出口。

    因为他知道,在大明这种孩童走失案,一旦超过一定时间便很难破。

    可以说,走失的孩童十有八九都再难找回来。

    想到这里,老朱决定岔开话题,道:“刘宽,你不是还有一个视频没放吗?播放视频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