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总之,清丈这事里的猫腻多着呢···” 大嗓门是个话痨,还有点仇视常熟的户房典吏陆涛,因此都不要朱檀多问,便将知道的清丈猫腻都讲了。 朱檀听完大为震撼,这才明白基层民政之事并不容易做。 不过朱檀也没全信这大嗓门的,故而之后他还是按计划,带着护卫在常熟县城里找了间客栈住下,然后以外地大户公子和读书人的身份,在县城里访察了几日。 结果发现,那大嗓门所言虽不说全部属实,却也对了十之八九。 最后他又到常熟乡野走了走,发现田地中却有些奇形怪状,不好丈量和计算面积。 作为老朱众皇子中智商出挑的,又在大本堂学了几年数学、自然科学,朱檀很快就想到了应对之法,当即便写了一份奏本,让人送回京师··· ··· 京师。 紫禁城,奉先殿。 朱元璋拿出一份奏本,让李贵递给朱标,笑着道:“这老十这几年大本堂没白上,确实能办事了。” 朱标拿到奏本快速的翻阅了,发现里面是朱檀关于“清丈田亩”的几条建议。 朱檀先叙述了他在常熟的一些见闻,随后总结了之前清丈田亩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才附上其建议。 看完,朱标亦感慨道,“没想到清丈一事竟有如此多的问题——只怕此类问题非常熟独有,而是各地都存在类似之事。” “如此一来,朝廷前两次大清丈所得鱼鳞册有几分真实,便值得商榷了。” 朱元璋则收敛了笑容,哼道,“咱当年在凤阳跟你爷爷种田时,便知那些小吏多欺下瞒上之辈,勾结地方豪绅,鱼肉百姓。” “咱本以为是胡元朝廷昏暗、混乱,才放任此辈胡作非为。如今看来,此辈只怕是欺瞒、贪婪成性,积习难改了!” 朱标怕朱元璋一竿子将所有吏员打死,当即道:“地方官衙吏员也未必都是这般以权谋私之辈,想必总有些正直之辈。” “尤其是几年前朝廷改革吏治,放宽吏升官的限制,多有读书人入衙门中为吏,此辈应不至于沾染恶习太深。” 朱元璋站了起来,背着手道:“甭管沾染恶习深不深,此番咱们就按照老十的法子来——派到直隶各州府的督办官员从异地府学征调学生组建清丈队。” “再从国子监抽调一些精善数学的太学生,组建一支清丈大队,到各府抽查验证清丈结果。” “此外,让各地锦衣卫也动起来,将各地豪绅的情报交给清丈官员,针对性的察验田亩实际情况。” “凡有在清丈田亩一事上弄虚作假的,全部抄家,流放海外,绝不姑息!” 朱标虽然觉得流放海外的处罚重了些,却没出声劝。 因为他很清楚,若不能解决清丈田亩中的作假问题,就难以遏制土地兼并。 而土地兼并是历史上大明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他若对这些污吏、豪绅心软,那就是对大明江山社稷不负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