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话,朱棣一脸尴尬,随即感觉头上冷飕飕的。 他机械地扭头看向朱元璋。 果然,朱元璋哼道,“老四,亏你是靖难上位,还自负文治武功,到头来却是连宫廷都没掌握好!” 朱棣虽然觉得为刘宽口中历史上的事受训很冤枉,但还是摆正态度,道:“是儿臣的错——儿臣一定从中汲取教训,就藩之后掌握好侍从、宫人,不使人钻了漏洞。” 朱元璋又哼了声,才看向刘宽,问:“那两个妃子和十几个宫女为何要杀朱厚熜?” “后世关于此事有好几种说法,为主流所认可的一种是: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经常责罚宫人,被杖毙者多达数百人。宫人们忍无可忍,这才发动了壬寅宫变。” “还有种流传较广的野史说法:是说嘉靖帝修道后为求长生,常采宫女们的经血用于炼丹。甚至为此逼迫宫女服用催经下血的药物,导致很多宫女血崩乃至死亡。” “宫女们忍无可忍,这才有十几人联合到一起,谋刺嘉靖帝。” “此外,也有些人认为,是嘉靖帝当时的一些政策,动了士绅群体的利益,因此他们用数年时间在宫中埋下棋子,谋刺嘉靖。” 这次听完,老朱、朱标、朱棣三人皆一时不语。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三种原因都有可能是真的。 譬如朱樉,不就是因为虐待侍从、奴仆,最后被三名老妇人下毒毒死了吗? 至于说取宫人经血炼丹——历史上为求长生,做的比这过分的君王不少,嘉靖若痴迷修道服丹,做出这种事也是可能的。 而士绅群体为保住利益布局谋杀,同样有一定的逻辑,甚至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 在老朱三人想着这些事时,刘宽则继续道:“经过这次刺杀,嘉靖认为是自己修道心诚才侥幸不死,于是更加痴迷修道,同时对内外臣僚也更加多疑。” “他为了更好地掌握朝廷,更方便的为自己捞钱修道,便提拔了奸臣严嵩,且纵容严氏父子一二十年。” “大明在这一二十年中情况迅速败坏,地方民不聊生,北有蒙古入寇、东南沿海又有倭寇侵犯,且内部党争严重。” “也亏得嘉靖天生聪敏,没糊涂到底,在位的最后几年处置了严嵩父子,并提拔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批文臣,又任用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武将,这才没让大明在嘉靖年间就进入末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