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宽接着道:“因为上海在清末是租界最大的城市···” “老师,何为租界?”朱雄英忍不住问。 刘宽:“租界指的是两个国家通过签订协议,一个国家在另一个上获得的一块拥有行政自治权、治外法权的合法居住地。” 治外法权无需刘宽解释,因为朱棡与阿拉贡签订的条约中便有类似治外法权的条款。 “历史上,从晚清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北京、天津,也即是如今的海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乃至内地的武昌、重庆等沿江重要城市,获得了一块又一块的租界。” “其中又以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最多,地盘最大。西夷、日寇在这些租界中驻军,想怎样就怎样,可以说建立了多个国中之国。” “并且,没有得到租界管理方允许,中国人还不准进入其中——西夷最猖狂时,上海的法租界曾在外面立下一块牌子,上书: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砰! 听到这里,老朱直接红温,猛拍了下椅子扶手,怒道:“居然如此侮辱咱们,西夷当真该死!” 就连朱雄英也露出了杀气,道:“老师,建立法租界的国家应该就是如今西欧的法兰西王国吧?” 刘宽点头。 朱雄英道:“这个世界不会有法兰西了。” 代王朱桂大声道:“等我在西欧建藩,不仅要灭了法兰西,什么英格兰、荷兰、西班牙都要灭!” 宁王朱权忍不住提醒道:“十三哥,西班牙这个国家如今还没有呢。” 朱桂道:“那就灭了西班牙那片土地上的国家!” 刘宽没想到一句“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竟然让老朱一家子这么气愤,变得杀气腾腾。 趁着没人再说话,他赶紧道:“上海因地理位置优越,在那几十年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上海租界区域也是最大的。” “除了各国租界外,还有公共租界——也即是各国都可以在里面定居、经商的地方,而公共租界则是由各国派人与中国共治。” “这种情况,便让公共租界乃至其他各国租界,成为了乱世时一种另类的‘庇护所’。不仅犯事的官员、逃亡的罪犯、失势的军阀会到租界寻求庇护,就连普通百姓也会。” “当时军阀混战,兵灾连连,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到上海,在上海及公共租界讨生活——上海当时已算是国际知名的港口城市,商业十分繁华,因而可以提供许多工作岗位。” “其中又以码头扛包的力夫、街上拉车的车夫最多,而这两种工作都简单,很适合刚进城什么都不会的穷苦百姓干。” “上海在1843年成为通商港口时有五十多万人口,待六七十年后清亡时人口已激增至一百四十多万。又过二十多年,至日寇侵华时,上海人口更是增加到了三百多万!” 三百多万?! 朱元璋等人听了皆感震惊。 他们虽知后世超一线大城市有上千万人口,数百万人口的更比比皆是。 可刘宽所说的上海毕竟离清灭亡没多少年,就拥有三百多万人口,是如今京师人口的四五倍,他们想不震撼都不行。 刘宽则接着道:“当时清亡不久,科技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再加上官场腐败,夷人和日寇如太上皇般压在上面,上海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收纳,陛下可以想象下,彼时上海有多么混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