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没说出来,估计老朱是在借历史上李承乾的例子,他当了三十年太子。 听老朱说话,也确实是情真意切。 从朱家的大局上考虑,关键是自己如今的威望,已经足够登基称帝。 手下那么多人,都指望跟着自己混饭吃呢。 在太子的位置上,这些人的心终究不会定,说不定到时候起来挑拨自己跟老朱关系的,就是自己手下这批人。 张居正、王阳明,他们未必都没有更进一步的心思。 而他们想更进一步,自己这个当太子的必须得更进一步才行! 朱标思索着,沉声吐出了一番话。 “父皇,儿臣觉得应该在北平...” “不,北京另立六部,主管北方事宜,一切规格按照应天城这边,从此以后应天城就叫南京,北平就叫北京,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好!” 老朱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另立一套班子也正好安置他手下的淮西勋贵。 如今的淮西勋贵已经被朱标手下的太子派给挤压的喘不过气来了,显然在朱标划定的体制中,没有他们的位置。 想要另行安放,自己必须要给个他们名分才行。 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大事交代下来。 只是老朱退位,朱标没有答应。 他脸色沉静道。 “父皇,您还是先在这个位置上多座几年,儿臣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手下究竟有哪些人,敢跳出来找事。” “毕竟父皇你以后是要万寿无疆的,这些敢跳出来找事的人,儿臣会将他们一个个处理掉,以儆效尤。” “待办成一场大案后,便让从今往后再无人敢挑拨皇家的关系。” 这些话一说出,老朱也直接认可。 毕竟眼下朱标已经羽翼丰满,很多事不需要他多加反对。 反对多了反而不好,父子之间也容易起冲突。 既然决定放权,那就彻底放权! 朝中很快开始颁布旨意,当天朱标又到工部去考察,工部拿出了详细的改善铁甲舰的方案,并且毛印还跟朱标讲道,“殿下,如今大匠的人手逐渐不够用了。” “我们这些大匠皆是陛下一路征战,从各方收集而来的。” “如今眼下已过十余载,想来民间也诞生了不少能人。” “与其让这些能人在民间蹉跎一生,不如将他们召进宫,来测试他们的本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