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六年之后,考上大学的学子,可以直接到各个府城或者州城,再读四年大学。 现如今的南昌府,苏州府,金华府这些主要的大城市,朱标都设立了官府大学。 但由于师资力量太过有限,所以每个大学每年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 这就相当于之前的科举了。 在六年中学毕业后,进行的高考考试,难度直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 要知道中学读完的学子,才十二三岁。 这时他们实际上已经能放到各个地方为吏了。 但如果家里不情愿,愿意继续供他读几年,到十六七岁再考大学,也行。 如果不愿意供,朝廷自然会安排工作。 虽然工作不会太好,相当于之前的小吏,从最基层做起。 但如果要考大学,难度会直线飙升! 不仅要考四书五经,还要考历史,数学,物理、化学。 这就是朱标真正的筛选门槛了。 能从大学毕业,才能授予官身。 听着那公社屋后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朱标心中别提多舒爽了。 “这一套搞下来,手下人才才算真正不缺了,儒家这个东西才能真正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里!” 这样铺开,不需多久。 只需三年后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出来,大明的识字率将从之前的不到1%直线飙升到40%以上! 所谓一个国家的胜利,就是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课堂上。 朱标也不必像如今这样捉襟见肘。 可以大刀阔斧向江南之外扩展... 他看着面前那两个乡兵,挥了挥手,一旁的锦衣卫自然赶紧递上去验传。 “应天城来的?” 这两个乡兵一看朱标手中的验传,顿时吓得向后退了一步。 抬起手就去招公社里的负责人到来。 很快公社长走到朱标二人身前,看了看验传,确认无误后点头,“客人可以自行游览,如需住宿或者驿站,来我这边批个条子就行!” 这公社长是个年轻的后生,看上去年纪约摸二三十岁的样子,倒不是皇庄孤儿出身,而是本地读书人。 说明这个公社早就有皇庄学子到来,建立起基础后又调走了,让本地的人顶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