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历朝历代都愿意招安杨家,而不是去打杨家,就是这个原因。 这块地方不仅没有水还难打,打下来之后又产出不了个啥,派人进去收税进去一趟,说不定就死在路上了,谁愿意去? 想当年王阳明就是差点死在贵州龙场。 这块地方真正归属华夏,真正被改土归流也就是在明朝了,老朱的政策还是相当成功的。 如果持续个两三百年下去,杨家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可现在不行。 现在的杨家,几乎已经是全胜状态,不仅学习了朱标的新鲜技术,还将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一来戚家军的伤亡后面可能还会增加。 毕竟是有心算无心,戚继光此时也开始检讨自己率军进来的时候确实是急了点,应该再摸清楚一段时间,或者索性不给敌军这么长的时间准备。 但现在想这些也是没有用。 戚继光立刻说道:“总结这段时间来的战力,仔细分析下次应该如何改进。” 训练的这只戚家军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就是战术灵活,由他直接控制到下面每一个小队,每一个小队长都可以直接向他汇报。 这在明朝军队里面已经是很少的情况了。 毕竟明朝将领都是用家丁控制下面的将领,打仗主要靠家丁,下面的小兵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导致战法极其僵硬。 也就是孙传廷还稍微发挥的好一些。 “将军,前线进攻的小队也逐渐退回来了。” 戚继光很快退下阵来,将营盘扎在了山口。 经验教训就这样一边总结一边往前打,这也是朱标传下来的方法,遇到难以攻克的难关是不要一味上前莽,要学会分析解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