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弟子依次落座,随后便有监考开始在场内巡视。 只见那为首的慕松廉轻抚长须,登上高台。 目光炯炯声如洪钟道: “国子监者,育人培才之地,乃我大乾根基之所在。” “儒者毕生好学,读书之人,以不学为耻!” “今吾等以此为题——论学而为何?” “望诸君细思学之目的何在,学之意义何在。” 话音刚落,整个国子监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空气仿佛也凝结了一般。 以往国子监大考,出题都是自圣贤经书中摘出一段,进而考验一个学子的经学功底。 而这次的大考,竟不是考经书典故,题目还十分简短,只有四个字。 学而为何? 原本信心满满的学子们,突然之间卸光了所有的精气,不复刚刚入门时的那番光景。 桌上的笔拿起又放下,迟迟找不到下笔的灵感。 后边进来的朝中大员也是被这一个考题整得有些发懵。 “学而为何?看似稀松平常之问,可若想写出锦绣文章,难啊!” 有人心中暗道不妙,悄悄地往夫子旁边靠了靠。 “夫子,今日陛下观考,这慕先生所出之题,是否有些……难了?” “无碍,本次经学考只是勘察心性,不一定要求学生交上多么好的文章,大人放心吧。” 听到夫子的保证,那人这才松了口气。 慕松廉和大儒安啸林作为本次国子监特地请来的出题博士。 已经开始观看起学子应试的情况了。 他们也想看看在这国子监内会不会有惊世之才,亦或者文章稍稍出彩的人。 这样的题目,稍稍能有独到见解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没有真本事装不了半分。 可结果却并不如意,哪怕众多学子冥思苦想,有的人更是下笔纷飞,但就是没有一个能入他们两个的眼。 越走越心累,两人最后也无兴致再看下去。 便沉着脸走到了阴凉的屋檐下,静坐品茗。 在场之中,还有一个人的脸色十分不对。 那就是清玄先生。 对于提高题目的难度,就是他和夫子提的。 因为他有两个得意门生在经学上颇有造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