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许只需天子一句话,几代人的积累便能化为乌有。 正是有了这个前提,苏景舟才敢如此自信地回答。 皇帝对苏景舟的每一句话都表示赞同。 正如苏景舟所说,皇帝对商业并无过多忌惮。 或者说,现在的皇帝,他有足够的自信。 哪怕商业发展得再大,他只需一句话,便能将其打回原形。 看到皇帝的认同,夫子心中更加不安。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今圣上多么渴望增加国库收入,以支持他征战四方,建立不朽功名。 他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有手段的君主,他的目光从未局限于眼前,而是放眼于未来的千秋万代。 先前,为了此事,他曾联名多位大儒亲自上书, 终于迫使皇帝不得不暂停对外的国战。 此举不仅换来了这几年的与民休息,也为儒家学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陛下,商贾的发展势必会吸纳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严重影响到农业,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此举无异于动摇国本啊!” 这次,夫子直接跪在皇帝面前,语气中充满了悲壮与忧虑。 苏景舟的许多观点与当今皇上不谋而合,这在夫子看来是极其危险的。 故而他深感不安,若苏景舟被皇帝所用,必将成为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剑, 届时,还有谁能阻挡皇帝征战的步伐? 想到此处,夫子不禁心生恐惧。 而当听到农桑之事可能受到影响时, 皇帝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苏景舟的话虽然符合皇帝的想法,但皇帝也不能完全受其左右,他也有自己需要考虑的方面。 毕竟,农桑之事,乃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若农耕受到到影响,士兵们的温饱都难以为继,更遑论征战沙场了 “陛下,农业确实是国家的基础,但商业的发展同样可以成为国家手中的一把利剑。” “只要妥善平衡两者,农夫草民便能满足商业的发展需求,而商业的发展也将为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苏景舟依然耐心地解释着,他从皇帝闪烁的目光中察觉到了一丝动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