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二东家-《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1/3)页
    年关将至大雪纷飞,但往来仓河村的脚夫行商半点没少,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迹象。
    可不是么,这时候的商业活动少,也就过年过节的走动的多,叶家如今已经不做豆腐,省下的力气都用来做卤菜了。
    卤菜滋味好,还算个肉食,就算买来不留着自家吃,亲戚好友走动时,拿出来做个下酒菜,也是极好的。
    而且叶家最近也开始收豆腐,两锅豆腐换半罐卤菜,豆干豆渣也收,村民都觉得划算。
    这一批叶霓收来不是自家吃,而是为了补上之前关外的单子,有了这层保障,她好好地歇了一回。
    如今她脑子里琢磨的,是要不要做皂角和羽毛笔,皂角还好说,羽毛笔一拿出来,那势必会动到世家大族的利益。
    原身在重男轻女的年代为何能受人尊敬?就是因为能识文断字。
    身份不明的谢长安又为何能被排外的村民接受?也是因为对方有学识。
    说到底,掌握知识的途径,还是被世家大族垄断着,笔墨纸砚,样样金贵。
    但若是拿出羽毛笔,那就不同了,羽毛笔沾着墨水写,可以写出更小更清晰的字,原本两张纸才能写完的话,如今一张纸就交代清楚了,用的墨汁也更少。
    如此一来,对纸张和墨水的需求,自然大大降低,将他们的财路斩断一半,能不叫人急眼吗?
    但是不拿出来,又叫叶霓觉得憋屈。
    家里四娘和二娘都对学习一事兴趣极高,但因为金贵的笔墨,往往只能在墨汁里掺着水,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粗粗写一点。
    夏日还好,大冬天的四娘手都冻出了疮。
    就这样两人还是不舍得用,叫叶霓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自己这样能赚钱的人家尚且如此,旁人又是何光景?
    而且五郎刘娘再大些,也是要读书的。
    与这时候的人想法不同,无论是否考取功名,叶霓觉得都要能识文断字,人活一遭,总不能一直懵懵懂懂糊里糊涂的。
    一年有四季,花何时开,稻穗何时耕种,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名字,人间的朝代又更换了几轮,寒来暑往,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何事,她希望家里娃娃都能知晓些。
    她生平第一次有了姊妹,因此也怀着无限的期冀。
    心中有了牵挂,叶霓也就不愿家里娃娃懵懂地走完这一遭。
    想了恁多,她沉沉地睡去了,这一觉,她睡得香甜。
    黎东氏的人将信送到客栈,先接手的是大娘,但她有意叫叶霓多睡会儿,便拿了书信去找二娘,如今谢长安走了,仓河村能识文断字的除了叶霓就只有里正了,但里正家有客人来,总不好上前打扰。
    “长姊这是怎得?”
    “这是黎东氏的家仆送来的,你瞧瞧读得懂么?”
    一听是黎东氏,二娘心里打了个突,她已经做好被拒绝的准备,毕竟对方好歹是个士族,对后生婚事也是极为看重的,就算要和离,只怕也要拖拖拉拉来回牵扯着。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虽说书信上的许多字她尚未识得,但大致意思似乎是同意了?
    二娘喜出望外,拿了书信就奔向叶霓。
    叶霓被唤醒时人还是懵的。
    “三娘你快瞧瞧,这信里的意思是不是同意和离了?”
    “我瞧瞧。”
    虽说她是个现代人,对古文算是一知半解的,但叶霓刚穿过来时为了避免露馅,还是下了狠功夫识字的,如今虽说书写困难,但一大半的字还是认识的。
    她道:“信里确实同意了,但黎九郎叫你将挣来的银钱全部上缴。”
    大娘原本是不赞同两人和离的,但听到这儿也忍不住啐了一嘴。
    “我呸,这个黑心肝的,怎好意思找二娘要钱!”
    夫妻相互扶持本也没甚,但二娘嫁入黎东氏的三年,那黎九郎连身体面的绢布衣裳都没给二娘做,还日日当做苦力使唤,如今怎好意思找她二妹要钱!
    “钱给他就是,我巴不得早日脱身!”
    丢下这句话,二娘扭头就去收拾,瞧着竟然是要今日去官府和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