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大梁风流,赵北辰!-《大秦摄政王》
            
            
            
                
    第(1/3)页
    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但是很多事情,需要循序渐进,毕竟这是为一个民族,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铸就根基。
    自然需要漫长岁月,甚至于数世来铸就。
    从章台宫中离开,赵术也就不在关注此事,北斗商会等各项清算,会一一送到他的府上。
    而且,如今的上林新城已经停工,隐宫全部都蛰伏,只有工脉以及北斗商会还在制造与售卖秦王犁。
    待在书房中的赵术,第一次将目光转向了魏国。
    如今大秦已经歼灭韩,赵,燕,放眼整个中原,大秦的下一个目标,有且仅有魏国了。
    历史上,灭魏是王贲之赫赫战功,但是,赵术清楚,他避不开的。
    秦王政要他以大良造的爵位,迎娶阳滋,自然而然,不可能让他错过灭魏之战。
    魏国!
    这是一个传奇的国家。
    自从秦孝公变法开始,不论是卫鞅还是张仪,甚至于范雎都是来自于魏,可以说是为大秦提供了丞相大才。
    “大梁城?”
    对于大梁的位置,赵术也是清楚地,与大河比邻,乃是天下腹心,乃是中原大地最为繁华之地。
    曾几何时,大梁城风华富庶天下无双,与大齐国都临淄,大秦国都咸阳,赵国国都邯郸,并称天下四城。
    但是,大梁水陆交通发达,乃是水陆交汇之地,不管是商贾汇集,还是百工云集,亦或者说是士子闻风而至,都以大梁为首。
    临淄地处滨海之遥,士农工商只能望而兴叹,缺少了人流带来的生机,自然是诸般气象远远不及大梁。
    邯郸多胡商与任侠,多武而少文,虽然生机勃勃,却少了一些文气,自然不及大梁的风华绝代。
    至于大秦咸阳,由于秦法森严,以及大秦与六国的恩怨情仇,多多少少,少了一些风华。
    大梁,在魏国还在安邑之时,就已经是中原之上,数一数二的财货聚集工商重镇。
    相比于临淄,咸阳,邯郸,大梁城不光是水陆交通发达,更是因为它的包容。
    由于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三代,近乎百年,大梁都是天下商贾的首选之地,是士子游学的神往之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