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遇险-《扬名》
            
            
            
                
    第(1/3)页
    几日后,待张辽伤势稍微好转,杨明便启程回雒阳。
    一群人浩浩荡荡出了不其城。
    他们来时一百多人,回去的时候人更多。
    除王修外,伏雅还安排了人护送他们到北海渡口。
    “路途遥远,少君一路珍重。”伏雅在城门口为杨明送行。
    杨明拜别,接着便上了牛车。
    回头望去,不其县与不其山渐渐远去。
    等回过头,杨明不自觉地望向路边。
    此时大地虽仍显萧条之色,但已不见多少饥民,远处更是有在田间耕作的农夫。
    春季已到,又到了春小麦耕种时节。
    就如同郑玄那日带他所见冬小麦一样,经历众多灾荒,生命又呈现出复苏迹象。
    在经过正在耕种的农田时,有农夫停下手中动作,对着杨明的方向跪拜。
    这应当是之前随杨明去不其县,从赵延府中分得粮食的饥民。
    三日后,他们抵达北海渡口,沿来时的路开始返回雒阳。
    因是溯江而上,速度慢上不少。
    不过此时气候春季少雨,走水路依旧最为方便。
    二十余日后,他们抵达青州东郡苍亭,在岸边停靠休整,准备明日再出发。
    在船上坐久了烦闷,杨明和王修一起下船走动。
    苍亭,后来又被称作仓亭津。
    杨明对这地名较为熟悉,因为三国历史上此地爆发过两次大战。
    一是吕布入兖州打曹操时,陈宫想渡仓亭津东取东阿,剪灭曹操残余势力,却未能成功;
    二是官渡之战后,袁绍纠结余部在这里与曹操打了最后的决战,即是仓亭之战,袁绍战败;
    不过此时的苍亭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渡口,渡口后面有个里。
    他们进入到里后,发现这里也正遭遇着饥荒,只是程度还未到不其县之前那种人相食的地步。
    “叔治,我们可还有余粮?”杨明转头问道。
    “伏氏离开时多给了一些,应该有近十斛。”王修回了杨明,但跟着又说道,“不过那些粮食并不足以帮他们渡过饥荒,且若遇上风浪,我们也会受影响。”
    “能多活几人也好。”杨明望着饥民说道。
    他们行船速度快,真遇上风浪受影响,再停靠中途补给便是。
    王修也未再劝说,示意护卫去拿粮食。
    于是乎,本来只是散步的他们,此时在里发起了粮食。
    那些村民领到粮食都对杨明伏地跪拜。
    杨明此时心有感慨,这已是他离开不其县后第二次遇见这样的场景。
    他忽然觉得,张角的成功其实也并非很难复制,因为汉代的百姓所求,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已。
    即便没有张角,也会有李角、王角,只是规模和时间的区别而已。
    杨明正想着,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眼帘。
    “少君。”对方主动向他行礼。
    “华神医。”杨明则是面露兴奋,直接上前。
    他没想到那日答谢不成,竟然在这里又遇上了华佗。
    不过算算时间,华佗早他十余日出发,在这遇上也不奇怪。
    当然,也是缘分。
    杨明自然不会错过机会,让王修继续分发粮食,自己把华佗邀请到船上做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