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所谓仁政!-《明末草头王》
            
            
            
                
    第(2/3)页
    在山呼万岁声中,大汉朝的第一次大朝会以及大明朝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宣告结束。
    刘氏一家搬入了太原城内的皇宫中,新鲜出炉的凤阳公朱常洵则是带着自己的家小,搬入了刘易在城内提前为其准备好的宅邸。
    ……
    接下来的太原城!
    因为过年的热闹,再加上新朝鼎立的喜庆,每日间鞭炮声不绝。
    一直热闹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气氛才冷却了下来。
    新朝鼎立的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般,和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仁政一起,铺展向了地方。
    各地百姓听闻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消息。
    被大明朝日复一日的苛捐杂税给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激动的留下了热泪。
    再听到各种徭役,加派也统统免征三年,与民休息之时,百姓们就更加感激了,不停的对着太原城的方向叩首。
    他们被压榨了这么多年,日日夜夜背负着可怕的赋税和徭役,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啊!
    当然,刘易的动作不仅如此,他还向整个大汉境内派出了工作组,进行清丈田亩,清查丁口的工作。
    准备分田事宜!
    北方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动/乱,尤其是战事不断,人口数量大减。
    就算是保守估计,现在整个北方的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万历年间的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自从崇祯年开始,天灾人祸之下,北方人口减少了三成还多。
    这还是刘易横空出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否则的话,等到历史上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候,经过山西北直大疫的洗礼,北方的人口可就不是减少三成,而是十不存一了。
    原本人口繁密的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直接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丝毫不是夸张。
    一座座繁华的城池变成了鬼城……
    不过,即使是刘易改变了历史进程,提前结束了北方的乱世,北方的情况也是十分凄惨了。
    人口损失了三成还多,导致大片大片的田地抛荒。
    这些抛荒了的田地,现在都被划归到了官府手中。
    刘易掌握着这些田地。
    再算上收缴前朝藩王宗室勋贵的田产,以及各地的地主士绅为了买平安,按照惯例主动上交的田产。
    刘易手上掌握着的大量的土地,完全是足够给北方经历过战乱幸存下来百姓进行分田的。
    只要分了田,原本的最大不安定因素“流民”,才能安定下来。
    社会秩序才能稳定,才能恢复生产啊!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