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农女厨娘:我在古代做烘焙》


    第(3/3)页

    仔细看着大青麦的尚晚棠却摇着头说:“今天的收获太多了!”

    一路上尚晚棠都在盘算这个大青麦,通体绿色,结来的果实也是绿色。

    听袁义说这种大青麦在他们这里因为产量稀少,所以只有真正的达官贵人才买得起,平常百姓是不用想的的。

    他曾经和上上任县令在邵州做客时吃过一次,用的是蒸米法,蒸出来的大青麦会在高温的情况下转变成为金黄色。

    口感香甜软糯,入口味道很特别,他一个粗人不会说什么好听的,反正就是好吃。

    即便县衙官兵的他也只吃过那么一次,至今难忘。

    在得知售价后尚晚棠的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这个看着很像青稞的东西售价居然要比大粮的售价高出近百倍。

    果然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消费的起的东西,如果按照市值,她手里的这几颗也要几两银子了。

    尚晚棠咋舌难怪这个刘志要隐瞒种植技艺。

    这款大青麦与青稞是同科却也不太一样,明显就不是当地的品种作物。

    儿时的自然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古时候有些作物的种子分为冬种与夏种,如果没有分清季节播种收成是不会好的。

    她手里的大青麦与应该就属于夏季播种的夏种子,需要的温度比较高,浇水的水量相比于冬季的也要高出不少。

    冬季的种子在自然的演化中变得耐寒,耐旱。

    这种种植手法在这边是没有的,刘志应该是年轻外出的那次不知道去了哪里带回来这个种子。

    他带回来的时候就是有冬种有夏种的,后来种植出来,有人上门讨教他拗不过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物。

    于是乎就在种子上面做起了手脚,冬天的时候给的是夏天的种子,夏季的时候给的是冬天的种子。

    如此一来收成自然不好,还有他说的只浇水,在茶棚里她是仔仔细细看过那些做工人的。

    那些做工人的的确确只是浇水,可是那真的只是水吗?

    做烘焙这么多年,尚晚棠的鼻子和她的味觉一样早就养刁了。

    别人没注意的,没闻出来的她在经过的时候就闻到了。

    那浇水的水桶里有大粮的味道,确切的说是大粮外壳的味道,刘志应该是用大粮壳泡水后在浇水的。

    无论是哪种粮食的外壳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糠,都具有很多微量元素,其中可以融水的成分在水浸泡以后会溶解到水里。

    再用富含微量元素的水浇灌,作物长不好就不可能。

    刘志在外面的那几年一定是遇见了什么高人,从高人哪里学到的这些方法。

    如果她的想法都对,这几颗小小的种子就是打破你垄断多年,横行乡里的钥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