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试探-《枭雄的长孙》


    第(2/3)页

    王狄将画展开,做出一副请看的姿势:

    “公孙兄,你看这画如何?”

    萧捷看向桌上之画,只见上面画的是一处悬崖峭壁,崖上怪石林立,松柏翠柳,正中却还有一头猛虎正仰天长啸,尽显王者之风。

    “这画栩栩如生,一草一木尽得其神,特别是正中这头猛虎好似像要从画里跳出来一般,可见画这副画的人乃当世名流。不知王兄从哪里得来的?”

    “公孙兄好眼光,这是前朝名师唐延的真迹。是我游历时偶得的。这次拿出来,是想请公孙兄在上面题一首诗。”

    “怎可?这先贤真迹岂能让我玷污?”

    “公孙兄莫要谦虚,我与公孙兄相逢数次,早已对公孙兄的才华极尽钦佩,还请公孙兄不吝赐教。”

    “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

    萧捷接过仆从递上来的笔,便在上面书写起来。

    “王兄,你看如何?”

    王狄见他收笔询问自己,便将桌上那画放至自己身前便看了起来。

    只见画上左角处多了几行小字,王狄照着上面念了出来: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

    “如何?”

    王狄细细琢磨这诗中意味,竟有几分觉得与如今天下的形势何其相似。正感同身受间,听闻萧捷问话,连忙收拾情绪道:

    “这诗正合当今天下之患,写在画上正是应景。但…这东海黄公是何人,泰山又在何地。”

    萧捷这诗是选自唐代李贺的猛虎行,当年李贺写这诗时,正值唐末藩镇作乱,心怀感叹之下才写出这首将藩镇比喻为恶虎的忧国忧民之诗。

    放到如今的大周亦是通用,对于王狄提出的诗中漏洞萧捷早有准备,淡笑道:

    “我在一本古籍中看过,东海之处曾有一名黄公,善制虎。而泰山也不是一地名,泰字大也,是我将其比喻为大山而已。”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这虎凶猛至此着实该杀。”

    王狄低声说了一句,随后抬头看向萧捷,脸上却又布满了笑意,将桌上酒杯一饮而尽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