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关键是,本来谁见谁恶的那个苏飞,跟这个小雨先生读书,没有几天,身上流里流气的习气不见了,行的端做的正,见人行礼,说话也变得文绉绉起来。 再加上与这个小雨先生也来越熟悉了,就各自从家里拿来工具,七手八脚地前来帮忙。 就这样,识字、讲课、劳作,苏飞他们几个人认识的字渐渐多起来,竹舍一天一天完善,神仙庙也是一天一个样。 十来天下来,竹林边就搭建了两间简易的竹舍和一处凉棚,竹舍用于居住,凉棚用于教书,还圈起一圈竹篱笆,做了篱笆门。 神仙庙的屋顶也修补好,做了竹窗、竹门和竹供桌。 少年就开始修补神仙泥像的工作,欣儿和苏飞他们打下手,先清理原来的塑像,将开裂,松散的泥块清理掉,再用水浸泡。选用干透的竹竿加固,加高。开去有粘土,挖出上好的黄泥,选用结实的油麻丝,拌上糯米浆,修补缺失部分。再用黄泥膏子拌上石灰石挂外层,恰逢梅雨季节,塑像也不容易干裂。 这样两天后,一个高大崭新的泥胎胚子就做成了,又用了四五天,制作了七个小一点的塑像胚子。干了四五天后,就用竹篾刀、竹签子、竹片子和小刷子开始雕刻。 接下来的日子里,和欣儿一起教书、打理竹舍、修补塑像、炼化琥珀、修炼、与镇上的人聊天,日子过得惬意和充实。 住在竹林边上,少年和欣儿就方便修整竹舍了,没有人的时候,可以尽情地使用飞剑、法宝、火焰辅助。人也可以上下跳跃,施展神力而不被人家发觉。每天早晨,苏飞他们来的时候,就发现竹舍几乎一天一个样。 一个月下来,开简易的竹舍规模在不断扩大,也变得越来越精致。三间两层竹楼、两间竹舍、一大间竹厅,一座小竹亭,一道竹廊连接起所有的建筑。里面铺着竹地板、挂细珠窗帘、屋内里有竹桌、竹櫈、竹窗、竹柜一应家具。外面是竹子门楼、竹门和竹子院墙,院子里的小路都是竹子铺就的。 整个竹舍翠绿响映,清幽典雅。 神仙庙大大小小的八神仙塑像已经完成,油彩描画完毕,栩栩如生。 当中最大的塑像正是儒祖,左手持竹简,右手指天,正在传授学问。身后左右端坐儒门七子,神态各异,或眉飞色舞、或仰面观望、或低头沉思、或眉头紧锁。 苏飞终于学会了为学篇的全部字,并能熟练地背诵整篇。 明天就要举行神仙庙修复后的上香仪式,还有苏飞的第一次出师仪式。 两个外乡人,一个少年和小女孩,为镇子修缮了神仙庙,建了一座竹堂,开办学堂,教导不良少年,同时还招收了十几个孩童入学。 这事在一个不大的镇子,就算是一件大事,镇子一下子轰动了。作为一个集市,这件修庙办学堂的奇闻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恰好明天逢集,明日前来参加仪式的人定然不少。 —————— 宋家人在此传承十数代,是镇上唯一识字的人家,有数百亩良田,十来个长工奴仆,家境殷实,宋家庄半数都是他的本家。 宋财主上有一位太祖,一百五十岁的高龄,是一位筑基境的修士, 极少露面,庄上的人几乎不知道他的存在。这位太祖平日只是勤加修行,为的是以证金丹大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