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计划之中-《理想年代》
第(2/3)页
胡汉民也是文人出身,这一个多月当都督,职务所迫,使他对军事情况了解得多些。他插话说道:“克强对我说,孝感之败,关键的原因是北洋军拥有机枪和子母弹,而我们没有。”
王宠惠也说道:“各省代表都说,武器是个很大的问题。过去清廷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武器都优先装备了北洋六镇,然后再分一点给直隶巡防营及八旗驻防兵南方各省新军领的都是从前湘淮军留下的老旧破枪,汉阳造对他们来说就是新式武器了。陈其美跟我说,沪军上个月购买的一批日本军火,都是日俄战争事情淘汰的二手货。”
胡汉民接着说道:“广东新军里的汉阳造步枪,连发两三百发子弹后枪筒就烧得烫手,要冷一两个钟头才能再用,真的打起硬仗来,汉阳造也不管用。”
他们的话一句句直捣孙中山胸臆,刚刚平静一点的心情,骤然又起波澜,勉强笑道:“这就是你们不知道变通,听李想说,撒泡尿浇冷了,又可以继续用。”
大家伙笑了,这一仗打下来,要撒多了条尿?
“这是讲军事方面,至于财政方面,北方也仍旧占有优势。”杨度笑过之后继续说道:“清廷虽说帑藏空虚,但为了保命,还是可以挤出几千万两银子来的。前两年连续借了三千一百万两外债,紧急时都可以挪用来鼓舞士气。四国银行已公开表示,只要清廷今后与他们友善合作,他们愿意维持这个政府,马上提供七百万两贷款。再加上关税盐税,清廷短期还可凑出七八千万两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毫无政治头脑只知升官发财的丘八们,会为打赢这场战争而拚死上前的。”
听此一番话,孙中山脸上陡然变色。
杨度端起咖啡喝了一口。他只见革命党的领袖们个个面容严峻,知道他们的内心在紧张地思考。他不愿意被他们看作是清廷的说客,于是又说道:“我说的都是实际情况,并无半点夸大不实之处。我和各位都是相知多年的老朋友,深知各位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我真诚地认为,当前南北议和是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所做的最大好事。”
孙中山越听越惊:“我们是愿意和谈的。南北和谈谈得好好的,为什么少川先生突然要辞职呢?”他的目光锐利地望着杨度问。谈话已进入实质阶段了。
杨度放下杯子,郑重地说道:“我说穿了吧,唐少川的辞职,其实已意味着南北和谈的破裂。南北和谈破裂的真正原因在于袁项城知道了中山先生就职大总统,袁认为革命党人不相信他。”
孙中山心里咯噔一下,有些坐不住,定定神笑道:“原来是这样!我这个大总统是临时的,什么时候都可以不当。我孙某人几十年奔走革命,从来没有想到要由自己来做新国家的总统。革命是危险的事,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若为一己利益着想,我早就不革命了。”停了停,又转过脸对他的战友们说:“我们革命党人都没有为个人谋利益的想法。比如说精卫同志吧,他去刺杀载沣前,连以身殉国的血书都写好了。”
汪精卫、胡汉民、王宠惠也都赔着干笑,点了点头。
“革命党人这种舍身为国的精神,深为国人敬仰,也为我本人所敬仰。”杨度笑着摇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但袁项城,尤其是袁项城手下的北洋军将士们,却没有这种宽广的胸襟。他们放弃了自己奉行多年的忠君思想转而拥护民宪,若个人无好处,他们会干吗?”
王宠惠慢慢问道:“皙子先生这些年与袁世凯的关系较深。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值不值得相信,我想请你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对我们说实话。”
孙中山表面上嬉笑着竭力保持平静,心里却恨不得一脚踢死眼前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迟疑着也问道:“亮畴刚才提出的问题,不只是他个人的疑问,革命党中有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袁世凯早些日子还一再公开表示,要留存满虏小皇帝,要为君宪而效力,为什么又突然转而赞成共和呢?”
杨度从容不迫地笑笑,不假思索地答道:“要问袁项城是个什么人,我可以一言以蔽之,乃一识时务之俊杰。从他一贯主张变法维新、训练新军、力办新政可以看出,他思想决不陈腐守旧。这次出山前向清廷提出的六条要求,比如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这两条,从施政大计来看,均与革命军的方针无多大区别。第三、第四条,宽容参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dang禁,很明显地表现出同情革命党。诸位可以从这里看出袁项城决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旧官僚,也决不是个一心要与革命军为敌的人。”
胡汉民心想:“袁世凯,叫了这么多年的二皇帝,活曹操,全天下都知道他不会为满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来不及细想就道:“我看袁世凯不会死心塌地为满虏效力,削职为民的前嫌他哪里会忘记得了。”
汪精卫也说道:“要说袁项城识时达变也还说得过去。我出狱之后,他就请我给他上民主立宪的课。我接连给他讲了三个晚上,他也听得进,最后还说:看来行民主宪政也不是坏事。”
杨度心里暗笑,胡汉民和汪精卫的插话无疑为自己提供了论据,他接着说下去道:“至于袁项城前些日子还说要行君宪的话,我想诸位应体谅他的处境。他身为朝廷的内阁总理大臣,在公开的场合不说拥护朝廷拥护君宪的话,他的总理大臣能当得成吗?因为他识时达变,他能看得出民主立宪是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国体,所以他的内心是赞同这个国体的。这点他跟我说过,也跟精卫说过。”
孙中山带着挑衅的眼光盯着杨度问道:“虽有削职前嫌,但袁家毕竟三代受满虏之恩,他自己也是靠满虏的赏赐才位极人臣,亲友故旧全是满虏的高官大员,要他彻底背叛满虏,能做得到吗?”
杨度冷笑了一下,连连摇头,断然说:“世受国恩、忠于皇上这一类的话,只是曾国藩那样的人的信条。我今天向孙先生和各位亮个底牌吧,袁项城决不是曾国藩,他也决不想做曾国藩第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