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私塾的事,等六等民的户籍落实再说。 日头已出,许是进秋了,早间的风刮起来凉飕飕的。 林桃想起今天二妮穿的还是件单衣,不免有些担忧起来。 搂了搂衣服,摸了摸腰间的几个碎银子。 大道上,一个铜板搭了牛车,往县城而去。 山刀子城本就不大,南城门和北城门,贯穿全城。 那条相对算是繁华的大待,将山刀子城一分为二。 东边有三个交易市场,和两个贱民换物的场地。 她常摆摊的市场,是卖食材吃食的。 旁边还有处卖自织布匹,新旧衣赏、棉花、碗筷等日常货物的。 还有一处,则是卖些铁器、刀具、牲口等。 林桃背着手,去了卖衣旧衣赏的地。 这里的新衣,大多是卖给低等级人或者是贱民的,比不得西城那些成衣铺子的华贵。 布料也多为粗布。 制作新衣,一针一线,最快也得两三个月才得一件。 所以价钱较贵一些。 旧衣物相较就便宜很多。 林桃按着记忆里家人的身段,各挑了两身。 二十件衣赏,花了足足一两银子。 能一口气,拿一两银子买衣服的人,在这市场可不多。 “老太太,您瞅瞅这鞋。新做的,都是实棉一层层打上的底,牢实着咧。” “你瞅这面儿,浆过的粗布,上山不怕被划。” 摊主瞅了眼林桃挑的小娃衣赏,挑了双差不离尺寸的。 “娃娃小,有双鞋上山,免得脚划了疼。” 林桃不自觉的往自己脚上看。 黄得发黑的草鞋内,原主这双脚,满是老茧。 林桃想起大妮二妮,六七岁的娃娃,脚得多疼啊。 问过新鞋的价。 “有旧的吗?”林桃问。 “有有有!您这到边挑。你瞧这双,绣工精制得很。因是旧物,也便宜,才两吊钱。老太太别觉着贵,您看这底,是不是跟新的一样。” “这鞋啊!说是旧鞋,其实和新的也没啥区别。” 林桃又花一两银子,买十一双。家里每人一双。 摊主将衣物和鞋打成一个包袱,乐呵呵的将二个碎银子揣进怀里。 “老太太穿着觉得好,以后可要常来啊!” 林桃转去前面卖棉被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