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旱过后翻地,可不比以前,牵牛上去,把土翻了就行。 如今那地里,结的泥块不仅要翻起来。 还得敲碎喽。 所以说,明明家里有牛,还派不上用场。 这四天,他和张大海,不仅脚疼,手更疼。 尤其是一双手,磨起水泡,挑了结茧,又磨肿。 “差不多翻完了,估摸着,再有一两天就行了。” 张大山在心里庆幸着,还好家里就七分地。 再多些,搞不好,他就得死在地里了。 “儿媳妇啊!明儿咱去市场瞅瞅,买些土豆回来咋样?算着日子,中秋前种下去,入冬前,定能赶收一批。冬天就不愁吃的了。” 那又贫瘠,地势又差的地,两个老人想种,她也就顺着。 林桃点了点头。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市场里问了一圈,那些个卖土豆的,价是一个比一个高。 要价最低的,居然都要十文钱一个土豆。 “咋这么贵啊?”老爷子惊叹。 摊贩解释道:“阿爷,大半年干旱,家里有土豆的,都吃得差多了。眼下这个时节,你种啥,也不能赶在入冬前有收成。我给你说,你要是错过我这,可再买不到便宜的土种了。” 瞧瞧,大旱的时候,粮食飞涨。 如今有雨水了,见着大家抢种土豆,土豆比大旱的时候,涨得还贵。 “阿爷,您也别嫌贵。您想想,一个土豆得发多少芽?种在地里,得结多少土豆出来?怎么着,都比你买着吃划算吧!等入了冬啊,吃食就得又涨价了。” 老太太在一旁,心急得不行。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摊贩说的这些,可不是危言耸听。 见着许多刚才问了价走掉的人转头回来。 二老更担心买不着,急了。 “儿媳妇,咱买些吧?” 张大山觉着不划算。 “娘,咱去换物那边的市场瞧瞧?指不定有便宜些的呢?” 林桃一瓜皮打在张大山头上。 “你猪脑子呀?你都想得到的事,别人能想不到?” 摊贩呵呵的笑道:“那边早让人收干净了。” 他都是从那边一文钱一个收来的。 到这边,转手就能挣九文钱。这买卖多少年,才能赶上一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