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何不食碘盐?-《大隋第三世》
第(3/3)页
杨侗深以为然的点头,李客师这话就到点子里去了,关键还是好的食盐产能严重不足,导致供不应求。
问了李客师一下,才知道现在的产盐方法十分原始,先用水淋原料,溶解盐分制成卤水,然后倒入大锅里加热蒸干水分,最终取得盐粒。但这种生产工艺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的结果是产能还能低。值得一提的是,煎盐之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所以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跟密度计完全相同。
但是杨侗以前去海南旅游的时候,路过一个晒盐场,发现他们制盐的方式相当简单,就是用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得到的食盐还很多。有的人干脆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盐池,直接将海水导入其中,在阳光下自然蒸发结晶成盐,连制卤这一步都省了。
杨侗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真是不尽人意,以前关注的多是军事,和朝廷各项重大决策,与百姓息息相关柴米油盐酱醋茶,并没深入专注、研究过。
要不是卫凤舞和李客师聊起了柴达木盆地,令他忽然产生了疑惑。
只怕无食盐之忧、不知民间食盐之苦的杨侗有朝一日听说百姓无盐可食之时,闹出“何不食碘盐”的笑语。
也在这时候,仔细一想的杨侗发现前世很多习以为常的简单技术,在大隋却是无价之宝。
没重视,不是不在意,是他太非凡了,先是皇孙、后是皇帝,从没给日常小东西难过,就说盐,他一家子吃的肯定是天下最好的,从来没缺过,他关心干嘛?杨恭仁他们这些古代人认为粗盐、劣质毒盐充斥市场很正常,自然也不会提起。
还有洗澡洗头的皂角,同样是杨侗日常使用的小东西,但对于别人而言,却是天价。
简而言之,就是他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