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直以来,农村的匠人手艺主要靠父子相传,就这样前寨公社里出现了很多工匠家庭,他们有木匠也有泥瓦匠。 钱进在下马坡当包队干部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们大队有不少老匠人以前在国家搞水利工程的时候出过力。 另外还有两个是大王公社和大柳树公社。 大王公社靠山吃饭,位于大王山的山坳里,常年往外出石头。 现在海滨市的劳动纪念广场地面大理石便是由大王公社提供的。 大柳树公社名副其实,境内有很多树林,其中,柳树林尤其多,各生产队里木匠也多。 时间紧迫,钱进没法下乡自己去挑选人才,只能相信体制的力量。 县里一把手亲自给三个公社的主要领导和生产大队领导打电话,全给紧急叫到了县府会议室开会。 这些农村干部来了看到钱进高兴的很,特别是下马坡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马从风,握着钱进的手舍不得撒开。 中午人到齐了,钱进自己掏钱掏粮票给县府食堂,为基层干部们准备了鸡蛋酱夹馍。 大家伙热切的品尝着充满麦香味的烤馍,然后就看到了市府的红头文件。 安果县二把手打哈哈:“市里考虑到咱们农民缺少出路,也考虑到去年咱县里遭灾最严重,然后决定给咱县一百个名额的农转非编制。” “这可是给县里解决人才出路、减轻负担的好事啊,大家要全力支持钱副指挥的工作。” 钱进只给出了一百个名额来,剩下二十个名额用来机动。 他知道肯定有特殊情况,所以手里得留着一批名额当预备队。 各基层干部全是人精,看到这份文件后,一个个全开始抻脖子。 噎着了。 钱进给他们倒茶水,笑道:“怎么了,各位领导,有难处?” 马从风这边最痛快:“没有难处,这是好事,我回去给俺大队一说,那些师傅肯定得争得打破头!” 他的话是事实。 放在个人身上,这是打破头都得抢的好事。 农转非啊! 商品粮啊! 铁饭碗啊! 这是中专生、大学生才有的际遇呢,寻常老百姓、庄户人哪敢想呢? 可是放在他们这些基层领导身上就不是好事了。 优秀的劳动力被带走了。 这相当于市里对农村吸血了。 但钱进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而且很简单: “各位同志,100个名额,分配给你们这些生产队和公社,其实可不少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们这个生产队或者公社,在市里扎下根了!” “你们大队不是愁没有票证吗?不是怕碰上灾年吗?如果你们的生产队在市里头扎下根,那还愁这些东西吗?” “甚至说有点什么事比如孩子上大学老人看病要去市里头,好歹都有个落脚的地方啊!” 这是切身利益。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钱进一贯是这么做事的,说句难听的就是: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话跟县里的领导们说,人家会嗤之以鼻,跟农村干部来说那可就太有诱惑力了。 所有人一琢磨。 确实是这么回事啊! 钱进继续说: “你们都知道我喜欢做事不喜欢说话,不会随意瞎承诺,但现在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 “用不了几年,国家会放开人口流动,如果你们看报纸,就会注意到现在有关部门在探讨给每个人上身份证的这个政策的可行性。” “这,就是为以后人口流动做准备,那时候你们可以去市里打工,绝对可以。而那时候如果你们在市里有个落脚地、有个熟人照应着,是不是一切就轻松简单了呢?” 基层干部们顿时被他说动了。 大柳树公社的主任咽下嘴里的鸡蛋酱后激动的说:“钱指挥对俺公社有恩,反正他说什么俺就办什么,俺公社响应他的号召!” 前寨公社的领导更是赶紧说:“俺公社早就决定响应了,不就是要工匠吗?没毛病啊,肯定把好工匠挑给他!” 其他人也立马拍桌子扯嗓子的进行表态,并询问钱进关于以后可以去市里打工的可行性。 这事还得需要几年时间来酝酿,但肯定有可行性,所以钱进回答的斩钉截铁,让他们热血沸腾。 最终钱进又体贴的说:“另外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把你们的强劳力、好劳力给抽走,耽误你们农田里的活。” “瞧,我们有招聘简章,这上面是有年龄要求的,要求在50岁到60岁之间,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 大家开始穿越招聘简章。 看着打印纸上的白纸黑字,他们啧啧称奇。 第一次看到这东西呢。 另外一看市里要走的是五六十岁的老家伙,他们更是放下心来。 钱进发现了,这年头的五十岁跟21世纪的五十岁不一样。 因为缺乏营养也因为缺乏保养加上过度劳作,现在的人老的很快。 现在农村五十岁劳动力,就已经算不上强劳力了。 可是对于工匠来说,这个年纪非常优秀,因为经验太足了! 钱进不需要他们出大力,需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和经验。 出力的活有劳动突击队的知青,那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有的是力气。 干部们没有想这么多,他们全在仔细看招聘简章。 技术:要求手艺精湛,有二十年以上从业经验,能独立完成复杂木构件(如房梁、门窗)、砌筑承重墙、打制石基础等。 需有本生产队和本公社的书面推荐和证明材料(如参与过的重要工程)。 品行: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服从管理,有带徒弟的意愿和能力。 待遇:解决海滨市城镇户口(集体户),月基本工资45元,外加计件或项目奖金。 提供集体宿舍和食堂餐饮(管住管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