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视频以1942年河南旱灾之后爆发的特大蝗灾为切入点,开始讲述中国两千多年来与蝗虫不断斗争的历史。 “蝗虫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大害虫,两三千年来,严重破坏着农业生产。” “更为凶险的是,蝗灾多发生在大旱后,往往农民才捱过旱灾,抢种一点救命粮,蝗灾便接踵而至,让百姓刚刚燃起的生存希望破灭。” “这无穷无尽的灾难与痛苦,最终落到史书上便只有六个血淋淋的大字——是岁饥,人相食!” 视频继续,讲述了自汉朝开始,诸多记载于史书之上蝗灾,以及历朝历代之人是如何应对的。 有些人面对蝗灾,因为愚昧、软弱,选择了屈服,请出蝗王娘娘、刘猛将军,以为只要虔诚供奉这些泥塑金身的偶像,就能平息上天责难,驱散漫天蝗虫。 但也有人自强不屈,抄起武器,使用各种方法,誓与蝗虫斗争到底! “史载,早在汉代朝廷便发布过鼓励百姓捕杀蝗虫的法令,还拨出大量钱款奖励百姓···” “唐代宰相姚崇,发明‘火光治蝗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夜间于田野燃烧火堆烧杀蝗虫···” “明代福建人陈经伦在南直隶推广番薯时,领教了蝗虫之可怕,却也发现了鹭鸟喜欢吞食蝗虫,念及鸭类鹭鸟,于是发明‘蓄鸭治蝗法’···” 随着视频道出一个个“古人”想出的治蝗之法,老朱、朱标等都觉得眼界一开,产生种“原来还可如此治蝗”的方法。 事实上,朱元璋成为大明皇帝后,了解到的治蝗信息自然远比寻常人多。 例如发动百姓捕杀蝗虫、火光治蝗法,以及通过寻找虫卵提前察觉蝗灾的爆发,但也仅限这些了。 朱元璋还知道,不少地方官府在蝗灾爆发后,就会像视频中说的那样,通过拜神祈求上天消除蝗灾,而他对这种事也是默认的。 虽然他默认此类事,一方面是出自对上天的敬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抚受灾地区的百姓,可此时想来,仍不禁老脸发红。 等视频讲述“畜鸭治蝗法”,老朱脸色才好看些。 看到字幕里“明代”这个开头,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棣等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不过,老朱、朱标了解后世历史较多,看到陈经纶是在推广番薯时发现这一方法的,便明白那时多半是明末,大明多半未曾得到“畜鸭治蝗法”的好处。 接着,视频又讲了近代中国利用生物技术治蝗的事例。 如成立昆虫局或研究所,如以播撒煤油灭虫,如研究以寄生蜂灭杀昆虫,等等。 随后视频的重头戏来了,那便是后世新朝成立后,是如何防治蝗灾的··· 这个视频要比前两个短不少,只有十来分钟,老朱、朱标等又看得聚精会神,因此感觉没多大会儿就看完了。 随后,朱元璋就忍不住道:“刘宽,你这个视频可比前两个对咱大明有用多了啊,怎么不早点播放给咱看?” 刘宽解释道,“陛下,这个视频是微臣八月初三下载的,这不没多少天便放给您看了吗?” 朱元璋本就是随便一说,并无追究之意,听了刘宽的回答,便不再问了,而是讨论起视频中的治蝗之法来。 他感慨着道:“咱看这后世治蝗之法,首要还是在发动广大百姓,上下一心。” “后世中国新朝治蝗之初,便是发动广大百姓,提前发觉虫卵,并将虫卵、蝗蝻大肆捕杀,使之在成为飞蝗前便被消灭。” “至于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改造蝗区,彻底消灭蝗虫的滋生地,便更需要依赖广大百姓了。” “当然,研究更好的治蝗方法也很重要,如播撒农药治蝗;在多水之地畜鸭治蝗,在少水之地则养鸡治蝗,甚至是利用那椋鸟治蝗。都是很不错的治蝗之法,咱大明都是可以拿来用的。” 朱元璋说完,朱檀机灵劲儿上来,当先起身拱手道:“恭喜父皇,得到这一套治蝗之法,只需十年,咱大明便不惧蝗灾了!” 朱檀满以为这个马屁奉上,能让朱元璋乐开怀。 谁知朱元璋听了却笑容一敛,瞪眼道:“老十,咱看你刚才视频白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