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性能远不如橡胶、塑胶等后世绝缘材料,但在目前大多数场合都能用。 与发电机相连的还有一台脚踏式发电装置。 而整套发电装置则给刘宽一种十九世纪初的老古董人力发电机从黑白电影中走出来的感觉。 此时,作为实验组组长的朱雄英在旁介绍起来,“老师请看,只要让人不断在这个固定的脚踏车上踩踏,便可以发电。” “不过目前我们还未研制出任何电器,只能通过电线接触的电火花来判断是否发出电来。” 一旁的朱檀忍不住插话道,“老师,其实再给我们一段时间,便可以研制出电动机。” “虽然电动机所能提供的动能较小且不稳定,但用来制作电风扇却是可以的。” 这套发电装置刘宽并非第一次见,而是见过多次了,自不会怎么惊奇。 听两人讲完,刘宽便坐上那“脚踏车”踩踏起来,发现有点费力气,远不如他骑来的共享自行车那么省力。 因为这“脚踏车”虽然也使用齿轮和链条来传输动力,但链条的结构设计并不像后世那么科学合理。 说起来,大明工匠有刘宽骑来的自行车作参考,在设计方面可以直接照抄后世在十九世纪末诞生的无套筒滚子链。 但知道结构设计是一回事,能不能制作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无套筒滚子链的生产需要足够精密的工业加工能力,大明的工业才发展几年时间,离十九世纪末的零件加工水平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对此刘宽也没办法。 他就算能在联网后世时下载到一些有用的科技、工业知识,却也没法帮大明凭空变出一定的工业基础。 在大明,科技、工业方面的很多事都需要从零做起。 刘宽从“脚踏车”上下来后,道:“电动机、电风扇你们可以尝试研制,不过目前大明对电力最合适的应用还是照明,即研制出电灯。” “后面,我会请陛下从制镜局、玻璃厂调来几个制作玻璃的能工巧匠,配合你们研制电灯。” “不过这个研制过程会比较费时间,你们是否参加都行——这并不算自然科学课的作业。” 听了刘宽的话,朱雄英第一个表态道:“老师,研制电灯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是肯定要参加的!” 朱檀跟着道,“我也要参加!” 接着又有几名大本堂学生表态,但大多数学生都没吭声,显然对此并不感兴趣。 研究实验本就是件枯燥的事,多数孩子刚开始可能因为新奇而喜欢,但时间长了大多会厌倦。 因此,刘宽对这一场面并不意外。 他笑道:“好,后面就由你们几个继续负责研制电灯、电动机、电风扇。”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