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前往西南定乱的前夜,王阳明在天泉桥留下心学的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并将心学的核心思想总结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 “史称‘天泉证道’!” 看到这里,对儒学了解最深的朱标,以及朱橚、朱梓、朱椿、朱柏等同样喜欢儒学的皇子,皆双目发亮,似乎想一下将这几句心学的“口诀”印刻到脑海中。 便是朱元璋,也微皱着眉头,面露沉思之色。 “广西土司叛军听闻王阳明的到来,纷纷投降,残余盗贼被明军迅速碾压崩溃,叛乱被平定的同时,王阳明肺病也加重了。” “他向朝廷递交辞呈后乘船归乡。” “公元1529年1月,一艘小船停靠在江西南安的青龙港,儒家最后一位圣贤也魂归了天地。” 视频播放至此处到了末尾,阿婆主开始对王阳明一生进行更加精炼的总结。 “生为状元之子,少年立志成圣。19岁定心格竹,37岁龙场悟道。50岁平乱封爵,57岁病逝归途。” “王阳明用他的一生完成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实现了成为圣贤的理想。” “他的心学思想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火炬,再度照亮了儒学的天穹。” “龙场圣人号文成,五百年来王阳明!” 视频放完,朱元璋探身暂停了视频。 随即问,“刘宽,这王阳明的心学你了解多少?” 刘宽苦笑道,“回陛下,方才视频中放了多少,微臣大概就只了解多少,甚至可能就理解而言,还不如太子殿下等深研儒学之人。” 朱元璋不解道,“你在后世不是那什么大学生吗?竟然对儒学一点不了解?” 刘宽解释道,“陛下,在后世中小学课程中,就没有儒学,只有语文——儒学的一些文章、思想只有部分别截取,放入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大学则必须选修儒学相关专业,才需要学习儒学。” “所以,微臣或许受到些许儒家思想影响,但确实没系统地学习过儒学。” “而心学在儒学之中又属于比较深奥的一个流派,微臣对其实在没多少理解。” 朱元璋虽然不满,却也没办法。 他皱着眉头,又问:“你觉得心学跟理学比起来如何?” “微臣实是不知。”刘宽先摇头,随即又道:“不过微臣可以说说后世的情况——后世人将儒学当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也即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一种学问。” “至于治国,后世反倒是对政治学、管理学、数学、法律、商业、金融等科学体系下的学科利用得更多些。” 听了刘宽的话,朱元璋、朱标等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少顷,朱标还想再问什么,朱元璋却阻止了他,道:“继续播放视频吧。” “是。” 视频继续,第二个副标题也出现了。 “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大明首辅,百年居正!” 这是讲张居正的视频? 听刘宽提过张居正的老朱、朱标、朱棣都立即反应过来,对视频内容也颇为期待。 熟悉的配乐响起(悬溺),女子解说声也响起。 “张居正病倒了,临终前,万历皇帝含泪握着他的手,亲切说道;‘先生之功,当与国同休。无他,唯看顾先生子孙尔。’” “张居正用历史证明,他的家族确已与国同休了,而万历帝却并未实现他看顾张家的诺言。” “张居正去世两年后,万历帝下令查抄张居正家产。诏令一下,张家所在地方官府便派人将张家围困,不许进出,而张家人就这样被困在家中。” “十几日后,负责抄家的锦衣卫姗姗来迟,而张家人已有十几口饿死在家中。” “张家的惨状并没有让抄家官员动恻隐之心,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张家万劫不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