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此同时,齐国。 齐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骚气的燕国更有意思。 因为在这个普遍以强弱来定义一个国家的时代,齐国,你却没办法用强弱这个概念来形容它。 你说齐国弱?但它确实是天底下最为富足的一个国家,即便被五国入齐,燕国毁宗掠宝,但它仍然是七国最有钱的一个国家,即便是如今的秦国都比不上它。 但若是因此就以为齐国是一个强国,那你就会很悲哀的发现,这个富足的国家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没有半分民心可言,这是一个没有尊严的国家。 自从当年五国入齐后,齐国就彻底躺平了,现在的齐国完全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对于其余五国与秦国的争端,如非必要,就像这一次,它甚至都懒得搭理。 而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家,存在着这个乱世之中唯一的一个文化圣地:稷下学宫。 在这里,无论伱出自诸子百家中的何门何派,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里有着来自天下的老师教习,也有着来自天下的求学士子,当然,秦国除外,秦国的人对于战争更感兴趣。 但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这个时代的精英之类,而在这些人之中却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他面前,无论你是什么出身,无论你有何种的成就,在他面前都会黯淡失色,他就是荀子。 这个早年研习百家思想,后又归入儒家,最终超越儒家束缚的当代儒家唯一的一位宗师荀况,也是嬴泽唯一一个不排斥,并且很是尊敬的儒家人士。 如今的荀况刚刚步入花甲之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年龄了,但对荀况来说,此时却正是他的人生巅峰,此时的他精力还未衰退,而学识的积累也已经达到了顶峰。 而现在,他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嬴泽的邀请。 这个他最为看好的年轻人,甚至超过了他现在的弟子韩非,刚刚邀请他前去年前刚刚开学的大秦学宫,担任儒学院院长。 大秦学宫,就是嬴泽刚刚主持建成,位于咸阳城西部的一座大型学宫,据说规模还在稷下学宫之上,而且随时准备扩建。 这座学宫,各种意义上的与众不同,首先,他还没有设立大家预想中的祭酒,即学宫之长。 据说之前是准备设立祭酒一职,并且由嬴泽担任的,但是,有不少声音觉得,嬴政才是秦国的大王,所以祭酒一职,即便只是挂名,也应由嬴政担着。 然后,争吵开始了。 觉得应该由嬴泽担任祭酒一职的人多为百家弟子,他们提出的理由,极为淳朴——嬴泽是秦国权贵阶层现在最有文化的人,让嬴泽站在他们上面,可以,大家也能接受。 但是如果让嬴政这样一个没成年,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建树的单纯王族担任祭酒,即便只是挂名,他们也不会接受,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这帮搞学术的老人们都有脾气。 齐国的稷下学宫,祭酒一职,一直都是由学术大师担任,比如荀子,而秦国的学宫,既号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那作为学宫祭酒,至少也得学贯百家吧? 这一点,从小就被昭王强行加塞知识的嬴泽已经勉强做到了,甚至于他如今在兵家,医家,农家,都能称得上宗师了,让这么个人担任学宫祭酒,诸子百家学者虽说那个,但也能接受,毕竟嬴泽这个年纪……或者说如今的百家,也只有寥寥数人比得上他。 但嬴政……他除了是秦王,好像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而如今他也尚未加冠亲政,朝政方面也没什么建树,若是让这么个人担任学宫祭酒,对比一下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况…… 抱歉,若是秦国的学宫是这么个氛围,他们就不来了,别说什么拿秦国的大军威胁,各家掌门不吃这一套,死就死,孔孟至如今,还没有哪家被这所谓的强权威胁的。 而被诸子百家的人这么一怼,之前支持嬴政担任学宫祭酒的那部分王权维护者,也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但他们就是觉得,秦国的学宫,自应是以秦王为尊。 甚至有不少人私下议论,若是学宫之事再让嬴泽占着,那秦王,是不是有点太花瓶了? 然后,原本围绕学宫祭酒的讨论,莫名其妙的就偏了,甚至朝着一些不方便说出口的方向发展。 见此,嬴泽直接就把学宫祭酒一职给切了,职位都没了,谁来任职,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其实,这件事实际上也没那么麻烦,主要是拱火的人把秦王与洛阳君对于秦国的控制力这件事挑了出来,而现在嬴政还没加冠亲政,就算嬴泽想撂挑子不干都没办法。 虽说他手下的人都知道嬴政加冠后,自己就会主动退出权力中心,但现在时间还没到,他们计划好的权力交接也还没开始,要是嬴泽一下子把军权丢出去…… 这东西谁敢接? 嬴政是还接不了的,其他人也不敢碰这东西,或者说,即便想接,也没人接得住。 因为嬴泽把这个位置的底线提的太高,除了秦王这个法定继承人之外,也就蒙骜能勉强接住,但是蒙骜现如今投身学宫,而且年纪太大,不合适。 可年轻一辈……谁够格啊? 所以,祭酒这个位置,只能先放着,等嬴泽退休的时候再补上,那个时候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另外,这个学宫的编制也有点奇怪,诸子百家都可申请一院,至于院长之职,由院内自行决定,秦国不管,但是院长需要接受秦国的管制。 也是因此,荀子对于嬴泽这个操作有点无奈,因为在他曾经的学生徐乐达到稷下学宫之前,嬴泽就率先广告天下,准备邀请他这个儒家宗师前往大秦学宫担任学院长。 这就意味着,秦国这个天下第一强国,承认了荀况作为儒家代表,这就是荀子最难为的地方了! 因为儒门其实也很乱,不比墨家差多少,或者说天下百家三大显学,儒道墨,在祖师之后都分裂了,道家分天人,阴阳,黄老等等,墨家三分,儒门就更厉害了,孔门十哲七十二贤,又被戏称为孔门十贼,七十二路反王。 孔子之后,孔门大乱,各自曲解经义,都认为自己才是儒门正统,打得脑浆都出来了,当然,其中自是少不了墨家的拱火,毕竟儒辩与墨辩的冲突也不小。 直至孟轲之后,重新给儒门下了定义,仁义礼智信,才终于让儒门结束了内乱。 但,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儒门,又出了个荀况,再次挑起了儒家大战,荀况认为现在的儒家都算是一群空想主义的腐儒,不重现实,一心幻想着公天下,却一点实际不做,就知道抬着张嘴阿巴阿巴,啥也不是,还因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与孟子之说起了大冲突。 这份冲突直至现在也没有解决。 但是,嬴泽直接广告天下,邀请荀子担任大秦学宫儒学院院长一职,这就代表着嬴泽,秦国承认了荀子在儒家的正统性! 嬴泽直接拿一国的名义来给荀子当后台了。 这就让荀子非常无奈了,因为嬴泽这完全是威逼加利诱,还是先施恩,他要是不报,那就不道德了。 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荀子而言最无法拒绝的东西,是嬴泽还将他根据这个时代的情况编撰的字典拿了出来。 荀子只是看了几页这份字典的内容,他就忍不住了! 而嬴泽说,字典的编撰量太大,太复杂,他一个人弄不好,甚至嬴泽还将之前洛阳缴获的,以及之前从楚国旧都带回的周王室全部藏书放到了大秦学宫,邀请百家之人共同整理编撰成册。 嬴泽就拿这些东西诱惑他啊!简直不是人! 所以现在他很苦恼,要不要去?以怎样的身份去?去了之后在大秦学宫又是怎样的身份? 哎,苦恼! 他知道,人,不可能将所有的好处全都占尽,嬴泽这样先把宝藏砸到他脸上,他根本就拒绝不了啊! 所以,思虑良久,他,荀况,还是被诱惑了! 只是,无论是藏书的编撰成册,还是嬴泽所说的字典,都不是一人所能完成,嬴泽做不到,他也不能,这是一项大工程,所以,现在的他正在稷下学宫中物色帮手。 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两位入室弟子之一的韩非。 对于韩非的才情荀况十分喜爱,但能让荀子对他另眼相看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品行。 可是,韩非却在昨日提出了拒绝,他想回韩国一趟。 说实话,荀子不希望韩非去韩国,即便那是他的国家。 以他的见识,自六国签下嬴泽所定条约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六国已经没有未来了,那表面上没什么的和平条约,却将六国最后一丝反抗秦国的希望彻底扑灭。 如今的六国,说难听点,已经和秦国的属国差别不大了,只要秦国的准备工作完成,六国覆灭,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堵在秦国东出之路上的韩国。 这个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国家,不是仅凭韩非那所谓一腔热血能够挽救的,不说韩非有没有那个本事,即便他真的有,但嬴泽,会给他那个机会吗? 荀子甚至感觉,若是韩国继续摆烂,嬴泽还不会忙着动手,他会等到韩国到达最低谷的时候,搞个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是,若韩非想要做他之前那所谓的救国之举…… “你想要做什么?”看着眼前已经打包好行李,准备出发的韩非,荀子严肃问道。 “我回家啊。”韩非笑道。 “你还是想做之前的事情吗?”荀子微微一叹,韩非来到稷下学宫求学的目的,他自是知道的,可是那个时候与现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状态。 那个时候,韩国若是想要自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机会的,但是现在,韩国对于秦国不过是覆手可灭的存在,还有嬴泽,那小子下手之狠辣,他绝不会怀疑,只要韩国有变法图强的那个趋势,嬴泽会毫不犹豫的将这股复兴之火直接掐灭。 韩国,没有任何机会了。 “并非没有可能啊。”韩非眯着眼笑道,只是那抽动的眼角让荀子很清楚的感受到韩非心中的苦恼。 “可是你应该看得到,你阻止不了接下来的一切,你那所谓的机会又在哪里呢?”荀子问道。 “老师,秦国的一统已成定局,我并非看不清这一事实。”韩非摇摇头,放下了自己的包袱。 “秦国太强了,六代秦王打下的根基已经让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而现在,无论是那尚未加冠的秦王,还是威压六国的洛阳君,都不是简单的人,有他们这样的人在,六国根本没有机会。” “那你的机会在哪里?”荀子实在是看不到任何的机会,他只看到了反抗嬴泽之后的血流成河。 在嬴泽少年时期他们二人便已相识,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发现了嬴泽本质上的霸道,如果大家不能在他还愿意好好说话的时候听他说话,他就不会再说了。 一旦你让他觉得和平交流所需耗费还超过了暴力屠杀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选择更划算的那一种。 而一旦让事情发展到那一刻,没人能阻挡他。 “你不会是那种就此放弃的人,但是,韩非,我还是不得不警告你,有些人是不能挑衅的。”荀子摇摇头,尚未加冠的秦王是什么样的人他不知道,但是嬴泽的性格他知道,只要那个东西有脱离他掌控的趋势,他表面上的随和就会彻底消失。 “我知道。”韩非苦笑道,荀子这些年与他们谈论过很多关于嬴泽的事情,除去毫不掩饰的欣赏之外,最多的便是对他们的警告。 不要试图挑衅他,或许别人会因为所谓的声名有所顾忌,但嬴泽不同,他对于自己的声名如何毫不在意,在涉及到关键的部分,他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理性的不像是一个人。 一旦惹怒了他……生前,哪管身后名? “所以我不会去做那些挑衅的事情,我现在要做的是忍耐,以及爆发时的准备。”韩非回道, “我虽然坚信秦国的一统之势难以阻挡,但治天下远比打天下难,秦国用了六代秦王加上嬴泽这种人方能完成打天下的大业,而治天下所要耗费的时间虽然不至于那么多,但也绝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事情。” “我不知道那尚未加冠的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能得到那洛阳君支持的,想必不会比他差,但,即便如此,秦国已经连续出现了七代雄主,我不相信秦国还会出现第八代,甚至第九代,秦国也绝不可能再出现嬴泽这样的人,上天绝不可能如此钟爱秦国,一旦秦国内部出现了问题,那个时候,韩国的机会就来了。”韩非肯定道。 “若是你想要看到那一天的话,前提是你能活的够长,若是这样的话,我还是劝你去拜入道家的好,以道家天宗的本事,或许能帮你多活几年。”荀子笑道,只是眉眼之间多是对韩非的担忧。 韩非的身体可不支持他去做这种比命长的事情,而且,北冥子,这个道家天宗辈分最高之人,与嬴泽的关系可是非同寻常的,所以,嬴泽想活个一两百年,没什么难度,但韩非绝不可能。 “那,你能保证自己能比秦王,比洛阳君活得更久吗?”荀子面色一正,他还是不希望韩非做这种不切实际的事情。 “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也不知道那秦王能活多久,但是,洛阳君嬴泽,此人却是难以长寿的。”韩非摇摇头, “他做事算计太深,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这样的人,夺天机太多,如何长寿?” “盛极必衰,慧极必伤,洛阳君嬴泽……” 在韩非眼中,嬴泽实在是不对劲,他太聪明,甚至达到了一种诡异的程度,兵家,医家,农家,儒家,他在这四家的成就根本不可能是他这个年纪有可能达到的程度,更何况他还是四家同时。 从军至今无一败绩,一个年仅二十余岁的人达到别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顶峰,他实在是成功到了一种不该存在的地步! 若嬴泽与荀子一般的年纪,他也不会如此难以理解,但嬴泽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太年轻了! 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做到这么多,太过聪明,也太过贪婪,这绝不是长久之相! “……”荀子无言。 他也知道嬴泽实在是太过于反常,他的存在就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样一个集无数光芒于一身的人,出现在这乱世…… 第(1/3)页